古早味的肥皂盒

李吉崑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日治时期起,虽有自来水设备,不过,溪边洗衣仍是最普遍的。妇女们忙完早餐,喂毕家禽家畜后,便三三两两的带着𢭏衣棒,提着衣篮和肥皂盒到溪边洗衣。那儿有不假雕饰的天然洗衣石板,又有溪水可漂洗,还能聚会闲聊,真是一举数得。


肥皂盒1 年代:20世纪 材质:木 长:22.5公分 宽:10.9公分 高:19.5公分

这二件肥皂盒是5~60年代遗留下来的,虽不值钱,却可窥见先民日常生活之梗概。


肥皂盒2 年代:20世纪 材质:铝 长:11.1公分 宽:8.5公分 高:4.2公分

在化学清洁剂问世以前,人们是用“茶箍”或“木浪子”等种子粉末来洗涤,它的原理是利用分子带走附着于器物表面的油分子,而达到清洁的效果,且因是有机物,能于生态环境中,自然分解;而现代的化学清洁剂无论是洗碗精、洗发精、洗衣精(粉)等等,则是以破坏油分子的方式去除,虽然油脂去除了,但化学剂却残留在器物表面或皮肤上,长期使用,有碍健康,更会因为无法自然分解,而破坏环境生态。

据医学报导载:身体分泌的油质,是皮肤最外层的防线。现代化社会化学清洁剂用量大,皮肤病患也多;而非洲,却甚少有罹患皮肤病者。而且,未能分解的化学剂排入溪水、大海里,污染鱼虾;经过循环后,亦成为饮用水,进入并残留于体内。虽然现代清洁剂方便又芬芳,却会污染环境。因此,如何运用科技与智慧,寻求兼顾环保与便利的清洁方式,乃是当下不容忽视的课题。

注:
所谓“茶箍”,有人以为是肥皂的同义词,也有人以为是肥皂的台语说法。其实,它是茶树子压制苦茶油后,所剩下的大饼状残渣,敲成便于握拿的块状,即可用于洗涤。而且,不论洗衣、洗碗或洗头,去油效果佳又不残留,尤其是洗头,对去头皮屑效果十分良好。

而“木浪子”又称“无患子”、苗栗称为“木罗 (子)”、“假龙眼”、南部称为“黄目子”、“苏目子”等等。它的木质又粗又脆,可做箱板、器具;果实成熟后,看似龙眼,果皮和果肉富含皂素是早期最普遍的清洁剂。(相关知识,请参阅“雅虎奇摩知识”)

本文转载 台湾文化园区部落格:http://bloguide.ettoday.com/taiwanox/
图文版权归台湾文化园区所有,请勿复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后期,由于铜材不足,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下令将各地寺庙内的铜铸佛像销毁,用以铸钱。这次所铸的“开元通宝”钱,背后印有铸造地的地名。这批开元通宝,称为“会昌开元”。
  • 早在荷据时期,台湾就已开始制糖事业。台湾糖业可以说是在这时候奠下基础。郑氏治台时期的台湾,因注重军粮,反而使台湾糖产量减少。
  • 日治时代,政府规定住在名间至集集道路附近的每户人家,在路边种植一至三棵不等的樟树,并且严格规定保证存活,如果枯死或其他因素死亡,必须补植,而树苗是由官方提供,正因为日本官方的强迫性规定,使得这些民国29年种的樟树苗得以顺利存活下来,历经60余年,充满夏日消暑绿意,十分好看,成为南投有名的“绿色隧道”观光景点。
  • 五帝时代,天子最重视的就是祭祀,这种祭祀有别于现在的拜佛拜庙,求升官发财,天子的祭祀是为了敬神,赞颂天帝的伟大,把自己在地上治理的成功归功于上天的指导、帮助和保佑,那么祭祀时除了祭祀人的虔诚,礼仪的隆重外,还要制作赞颂神的音乐来表达对神的敬仰。
  • 台湾在汉人未进入开发前,最初的景观便是原始森林遍布,而樟树为其中重要的组成树种之一;原住民虽然知道樟树不同于其他树种,因为有强烈气味的白色结晶物,但似乎对于制造樟脑之法不得其门而入,未曾朝此方向发展。
  • 稻作的梳子……
  • 平埔族吸收汉文化后,凭借卓越的艺术天分,创造出别具风格的……
  • 公元六世纪未,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结束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建立起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虽然它只存在三十七年,但是,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为唐代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时期,也是服饰工艺的发达阶段。尤其在盛唐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安定的政治局面,为服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