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下)

游干桂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这比读书更重要,会成为一辈子受用的资产,也是现今社会所欠缺的东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没有用,医师不慈悲,对病患不能视病犹亲,就对社会无用;一流的化学家不慈悲,制造毒物来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对社会无用。

我有个朋友是医师,他说他每天开药时都很挣扎,为了平衡自己,他在开药的同时,也提供养生资料给病患,希望他们身体健康下次别再来。

其中有个养生方法是:天天要运动、好好睡个觉、慢慢吃顿饭。有人一早起来就喝咖啡和茶,难道一早起来还这么累吗?不健康的人,脾气会不好,就不会以身作则。

最近的诈骗事件频传,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这种骗术,如果他们把聪明才智用在正途该有多好。

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会不要充斥着一流而无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许很质朴,但他们会像金庸笔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养孩子的内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与内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绩和分数,内在智慧则指动机(即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孩子将来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年间总共出了八百六十八个状元,每个几乎都没有什么出息;曹雪芹(《红楼梦》作者)、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书生;因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创意取向)无法符合八股的科举制度(记忆取向)。

另外,兴趣也很重要(如果没有兴趣做一份工作,很难做一辈子),职业只是努力读书谋求生活的工作(会想退休);志业则是很喜欢做很开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种志业,希望我们能够培养孩子能以志业的心情去做工作。

把孩子的体力健康找回来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长路,拥有健康身体能够让学习产生一点七五倍的效率。

建议每个家庭建构一个运动时间,我们家是骑脚踏车,儿子称它为——“发现台北的秘密花园”,因为和他们一起骑脚踏车,我发现台北的美,甚至发现住家(木栅)附近特别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你对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吗?是否能够让孩子有美好的回忆?和他们一起去织梦?

 和孩子一起编织梦想

《读者文摘》上有个故事:老师告诉小朋友每个人只要捐出五元就能帮助非洲的人凿一口井。有个小朋友回家跟妈妈要五元,妈妈说我们一起做资源回收赚这五元。后来老师说上次我说错了,凿一口井应该需要五千元,于是那个小朋友号召全班同学一起做资源回收赚钱,加上企业的赞助,最后完成了这个梦想。绝对不要小看孩子,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帮助孩子圆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给孩子机会,他们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时,原本很担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得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诉我那里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给孩子机会,他的这种特质(关心他人)不会表现出来。

我会带孩子一起去球场,自然而然他就很喜欢球类运动,也精通许多球技。也会自己看NBA(主动去学习),有次和一位年长者比赛他故意比输,他告诉我他是故意让他的(会为别人想)。

这世界原本就有风风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对风雨,孩子有一天终究会离开学校,还原成一个人,马上就得去面对严酷现实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伙伴朋友助力,如果拥有这些特质,就会有机会。让孩子开心一点,岁月转瞬即过,这些事不赶快去做,以后就做不到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爸爸需不需要亲职教育?当然需要!爸爸懂不懂如何养育儿女?其实不懂!这样的事实在我的演讲中也陆陆续续得到了证实,十二年前的第一场演讲,没
    有任何一位关心孩子的父亲,踏进礼堂聆听新的“育儿哲学”。
  •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残障者,可是,命运的安排让一些孩子生出来就有些缺陷。一千个孩子中可能就有一个或者更多的“残障者”,他们也许是智能不足,也许是小儿麻痹症,也许是兔唇……

  • 儿子说,屋顶花园里蝶影幢幢!这可吓了我一跳,以为真的匪徒入侵,原来是粉蝶、青斑蝶、凤蝶大举攻占堡垒。
  • 为什么年仅六岁的孩子,就那么喜欢争雄斗胜求第一?
  • 放手,就有桃花源(60)闻香下马第七章之八游干桂
  • 顿时,我的情绪变得很坏:“你没有手啊!一个好好的东西硬是被你摔坏,你有钱吗?你赔得起吗?”当时只见我们家小宝宝,一咕噜将头垂下,我才蓦然惊觉,我伤害了他。以后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 古希腊时期的哲人苏格拉底说:“音乐与旋律,足以引导人们走进灵魂的秘境。”

  • 明朝的鹿善继在《四书说约》里提过:“读有字书,要识无字理。”这话很有学问的,有字书的确好念,但无字书难懂,尤其当夜静下来时,仰头、观星、揽月,便懂得它的深义了,大地里藏了太多无字书,必须用心体会方可懂得哩。
  • 虽然读过许多游干桂在报章杂志上的文章,但是直到面临采访,开始搜寻并浏览他所写过众多书籍时,不禁要惊叹他著作的丰富多样。从早期的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医生、咨商等等著作,到后来的社会百态、刻划人性的随笔小品,一直到近年来的荒野、山林、心灵与寻找桃花源的美好生活等等80多本著作,他的思想与生命转换,有如一条时而激昂拍岸、时而低吟浅唱的小溪,在高山深谷与绿野平畴间,益显蕴籍深厚与澄净渊远。
  •   读书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做出对的答案(拥有的是记忆力);有智慧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找出错的地方,或是从错的答案里找到对的地方(拥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创造力)。我们究竟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会读书的人,还是有智慧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