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手指魔法师--罗冠林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5日讯】 原本从事园艺植物生产的罗冠林,在一次农业研习课程上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激荡出火花,也让罗冠林成功转型为大型花卉造景的创意达人。

◎在创新中转变

 多年前,罗冠林自农工毕业后便回到家乡宜兰生产黄金葛等园艺用切花作物,在当时园艺作物栽种的农民不多,因此利润相当不错。随着投入园艺栽种的农友越来越多,加上中南部气候温暖,光是一年就能比宜兰多采收好几次。宜兰地区除了银柳以外的切花市场几乎都难以与其竞争,因此罗冠林这时候也开始思考该如何让产业转型。

 这时候罗冠林参加了由花莲区农业改良场所举办的一个农业研习营,在研习营中认识了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当营队结束后,罗冠林与同学们合作成立了园艺景观公司,虽然其中有大多数的人都不是造景相关领域出身,反而因为没有旧的包袱与窠臼,许多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也都在内行人看似不可能的情形下完成。也由于团队的大胆与创新,让他们连续好几年都承接绿色博览会内大大小小的花艺雕塑。

◎考验耐力的管理

 罗冠林笑说:“承接宜兰绿色博览会的案子,可说是最甜蜜也最沉重的负荷了”在绿博偌大的会场内,是每位花艺师们发挥创意的最好舞台。但要如何能让每位花艺师的想法能够在展场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又能与主题和谐,都考验着统筹者的智慧。“每一次的展览都考验着伙伴们彼此的忍耐限度,有一年我们以几十万盆花卉布置出超大的花卉迷宫,每天休园后就是我们维管的开始,因为都是在晚上进行加上是大型迷宫,因此都要有一位同仁站在高处用无线电指挥。在疲累、压力考验下,常常伙伴们就用对讲机吵起来。但当回顾过去,无论成败都是相当宝贵且甜蜜的回忆。”罗冠林笑着说。

 如果要问创作大型花雕最大的困难处在哪?罗冠林表示,如何让脑中所想的作品逼真实现固然十分困难,但对于大型花雕最大的挑战反而不是作品的构思创作,而是在选定使用花材以及在长达几个月展期中的维护管理。罗冠林说:“以绿色博览会为例,在长达数个月的展览中,从开幕到结束每天都得让作品维持在最佳状态,这就是要靠每天维管的功夫。”罗冠林进一步解释,“花艺师所选择花雕的素材决定了要花在作品上的维管时间与金钱。使用素材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学问,选用不容易枯萎、能长时间都保持同一花型的素材远比花材色泽要来的重要。当展览开始后,每换掉一盆枯萎的盆栽就代表费用支出要增加,如果没有控管好将有可能影响获利,严重甚至还会造成亏损。”

 由于本身的经历,罗冠林相当鼓励有意投身农业的人多多参与农业相关专业训练。罗冠林表示,参加营队除了能增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还能认识有不同产业、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朋友,将会让学员在未来从农路上彼此激荡出创新点子。另外,对于有心从事农业的漂鸟们,罗冠林也提供了以前在生产盆花的经验,“若想要稳定长久的从事农业生产,就不要急着将最好的产品全部送入市场,如果留下的尽是不良品,这样未来的品质将会每况愈下,产品的竞争力也将不断被自己削弱。”罗冠林的这番话,也是对台湾农友追求高品质农产同时,可参考的新思维。

--转载自《农业易游网》http://ezfun.coa.gov.tw(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