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点】:“撤除飞弹”是建立两岸互信的起点

【大纪元6月8日讯】“吴胡会”除了为海基海协重启谈判定调,两岸周末包机与陆客来台也确定排入协商议程。另一值得关注的,则是媒体报导中共对台飞弹未来“不增渐撤”的讯息。虽然如国防部长的说法,撤飞弹只是政治上的效益,但未来真能朝“不增渐撤”的方向发展,的确能成为两岸信心建立的重要起点。

回顾二十多年来的中共对台政策,一直以武力为后盾,来支撑“和平统一”的大旗。因此各级领导人的谈话皆强调“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不使用武力”,这也意味领导人的思维,是建立在透过强大的军事实力实现“反独促统”。因此江泽民在九○年代的对台政策,基本上是两会协商与军事演习相互堆叠。尤其一九九五、九六年的三波军事导弹演习,台湾出现的抢购民生物资、股汇市大跌等现象,让台湾百姓经历“战争边缘”的心里震撼。

中共一直不放弃对台动武,逐年增加对台飞弹部署,虽然有效地对台传达其能力与意图,促使台湾人民审慎思考独立的成本。但相对而言,长期对台武力恫吓,使台湾人民一直处于被动、承担战争损失和牺牲的角色,纵使两岸贸易依存度不断升高,但是对中共敌意的认知,也随中共对台武吓与外交压制而升高,无法信任所谓“非针对台湾同胞”的论点,亦使得多数民意仍支持“维持现状”,也代表二十多年来的对台政策并无法赢得台湾的民心。

胡锦涛主政后的对台政策,以“反分裂法”为架构,巩固“一个中国”为原则,回归“九二共识”为目标,“胡四点”为方针,同时把外交与两岸关系都纳入“和谐社会”的架构中。并以“放权让利”的实际作为,凸显与江泽民时期的政策差异,体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诉求。但是未来如何跳脱旧结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才是当前应该努力的方向。

据媒体报导,中共目前在海峡当面地区部署的对台飞弹约一千三百枚(包括短程弹道飞弹和巡弋飞弹),达到对台封锁的最低要求。军事力量之所以对执政者有吸引力在于它的惩罚性警示效果与提升国家威望;只是危险在于让对台政策化约为“和”“战”两种选择,刻意忽略中华民国存在的政治现实与两岸制度差异,仅寄望培养足够的优势逼使台湾就范。中共虽然借此为两岸建构一个“避免战争”的共同利益,但一直无法成为真正解决两岸问题的框架。目前两岸以维持现状作为协商之基础,一方面恢复两岸更紧密的经贸交流,另一方面则降低军事对峙,作为信心建立的基础。由于单方善意常能带来双方互惠,特别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台湾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中共“不增渐撤”若能透过“宣示性”或“透明化”措施,实有利于降低紧张,我方也应乐观期待这样的趋势。

(本文由中央广播电台《台湾观点》节目提供,节目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22时55分,网址为:http://www.rti.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王金平谈两岸三突破 学者:防软实力受损
传新光天地股权 拟售美商卡莱尔
绿拟修立院两岸事务小组要点  蓝不反对
两岸两会复谈  绿营将成立小组全程监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