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连动债纠纷消费者多败诉 投资宜慎保权益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8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何旭如台北三日电)美国次级房贷爆发逾一年,使国内引发纠纷的连动债规模逾新台币23亿元,相关官员透露,目前有约百余件纠纷仍在处理中,一部分已进入司法程序,但投资民众因文件上站不住脚,例如当初有在相关文件上签名等,与银行打官司,几乎都以败诉收场。

美国次贷去年 7月爆发,使国内约2800亿元的连动债陷入不保本危机,不仅多档知名大型银行销售的连动债净值惨跌,引发一连串的连动债赎回纠纷。

金管会表示,截至去年底,国内银行发行的连动债规模约9000亿元,其中不保本、条件式保本的连动债规模约2800亿元。

金管会表示,去年 7月至今年 3月底止,银行端约有 689件的连动债纠纷,总销售规模约 23.45亿元,其中逾八成已达成和解,但至今仍有 100多件纠纷尚在处理中。

金管会表示,连动债非定期统计项目,但 3月底至今,相关的陈诉案件已有下滑,不过当初有些银行销售量较大,至今仍有约百余件连动债纠纷尚在处理,约占总纠纷的一成五,多数来自当初销售量最大的银行。

相关官员指出,之所以发生连动债纠纷,多数为理专当初没说清楚、或投资民众没听清楚产生误会,以为条件式保本是绝对保本等,也有部分为次贷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意外下跌,因投资失利引发的纠纷。

不过一旦发生投资纠纷,官员表示,由于多数投资大众当初都有在相关文件上签名,包括风险告知书、信托文件等,除非当初有录音,否则很难以司法程序证明银行不当销售,目前消费者与银行对簿公堂的例子,几乎都是消费者败诉,未听说有人胜诉。

今年上半年有立委爆料,银行为息事宁人,内部有重大客诉案件处理流程,例如对非理性、70岁以上、民代、政要、消基会、政府机关等不同“重量”人事,最高可获投资金额 20%的理赔。

金管会官员则表示,据了解并无上述理赔案例,强调 4月已公布“银行办理财富管理及金融商品销售业务自律规范”修正案,现在银行销售金融商品已审慎许多。

由于投资民众难以举证,诉诸公堂又多数落得败诉下场,投资民众如何自保?金管会官员表示,除银行需遵行自律规范,例如保本率未达100%的结构型商品,就不能出现“保本”字样,客户需具备一定投资专业能力及风险,银行才能卖结构型商品给客户,销售时银行需录音或由第三人复核,确认客户已了解相关风险等,不过建议客户若不放心,干脆自行录音。

近期为处理连动债纠纷,银行陆续提出连动债转换方案,提供客户以剩下的净值转换到其他保本型的连动债,转换方案虽保本,却有 7年到期才能保本的商品,且以澳币等外币计价,已蒙受损失高额的投资者,是否还要再涉入复杂的连动债产品?

金管会官员表示,银行可提供转换选择,但呼吁投资大众应审慎考量转换商品的汇率、长年期持有资金不流动等风险,再决定是否要进行转换。

此外,金管会官员也提醒,国内不少投资人太信任理专或行员,甚至把印鉴、存折等都交给理专保管,也为这波连动债“保本”变“不保本”纠纷的一大原因,呼吁投资人应亲自保管重要文件,完全了解商品内容后才能签名盖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