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硕士满街跑 企业仍叹人才荒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胡清晖、陈宣瑜/台北报导〕研究所供过于求,“Cheers”杂志估计,全国有近20个国内研究所组的录取率已达百分百,其中佛光大学就有社会所、传播所、外文所、哲学所、生命学研究所。真理大学休闲游憩事业所今年招考10名,最后只有2人报到。

10年来人数暴增近13万

但是硕士生满街跑,企业仍大叹没足够人才可用!Cheers 杂志的“2008年台湾一千大企业对硕士生评价调查”,企业普遍认为硕士毕业生的“立即可用性不足”。

根据统计,全台硕士生总人数,10年来从4万3025人,成长到17万2518人,暴增3倍之多。教育部坦言,台湾高等教育从大学到研究所都确实供过于求。

不只私校供过于求,公立大学也面临挑战。中央大学资工所今年备取生名次已达166名,成大化学所备取生名次也有134名,显示顶尖大学理工研究所名额也急速扩增。

恶性循环 大学延毕率增加

硕士加速“学历通膨”,导致更多大学生延毕准备考研究所。延毕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由1成1升到1成7,平均不到6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1位延毕。

以国立大学而言,台大延毕生有1112人最多,约占应届毕业生3成。台大注册组分析,延毕原因包括双主修、辅系、学位学程、教育学程,也有部分是为准备考研究所。

然而,超过7成6企业认为,硕士毕业生在职场中无法立即上手;5成3企业表示,硕士生需要重新训练6个月才能有所表现。超过一半企业主管认为,“有价值”的硕士学位,第一条件是“知名大学研究所”,高达8成7企业人资主管坦言,很看重求职者毕业学校的声望。

企业对学校的认知,约分成三级:第一级是台大、成大、清大、交大、政大;第二级是中央、中正等所谓中字辈的国立大学及台湾科大、台北科大等国立科大龙头,还有逢甲、东吴、淡江等老牌私立大学;第三级才是其他升格的大学。

高达7成的人资主管疾呼,现在企业要求的是即战力,建议大学毕业生在“尚未了解生涯志趣”前,应先进入职场,透过做中学,找寻人生未来方向。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