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点】毒奶粉事件凸显中国食品安检漏洞

人气 25

【大纪元9月26日讯】三鹿公司生产毒奶粉的事件近日来持续扩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9月16日进一步公布,共有22家中国大陆企业的69个批次婴儿奶粉产品,被检验出含有三聚氰胺,其中包括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蒙牛是中国大陆乳品业的重要品牌,伊利则是国有控股企业,也是北京奥运的赞助厂商,相关消息传出后引发中国大陆民众的严重关切。

根据中国卫生部长陈竺公布的数据显示,从9月12日至17日为止,中国大陆已经有6,244个病例,1,327人留院观察治疗,其中158个病例曾经发生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并且有3个病例死亡。

三聚氰胺是种化工原料,主要用来制作树脂、黏合剂与涂料。一旦人体摄入三聚氰胺,将会对生殖、泌尿系统造成损害,导致膀胱结石或是肾结石。中国大陆乳品企业之所以在乳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是因为三聚氰胺能增加蛋白质含量,可以增加乳品的价格。这次中国大陆的国产乳制大厂,先后被查出在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显示毒奶粉事件并非单一个案,而是全面性的问题。根据报导,中国大陆乳品厂商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一直是“业内的潜规则”,只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视若无睹。

事实上,早在2007年1月,中国大陆媒体《南方周末》便曾报导过中国知名上市乳品公司的掺假黑幕。《人民日报》网站也曾在2007年1月4日转载该篇文章。只是这些事关人命的问题曝光后,一直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以致乳品企业掺假泛滥,有毒奶粉充斥市面,最后终于造成婴儿在喝了有毒奶粉后死亡的不幸事件。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承认,过去中国政府在对国产奶制品进行检测时,并没有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检测的规定。这显示中国政府官僚体系的管理能力还十分低落,一直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商品与食品监管机制。

毒奶粉事件反映出中国大陆长期以来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过去当外国政府在中国大陆出口的产品中检查出有害人体的化学物质时,中国政府总是将之解读为外国政府打压中国出口产品的阴谋,目的在迫使中国政府做出贸易让步。只是在这次的毒奶粉事件中,中国大陆的民众成为直接受害者,甚至连大型知名企业生产的奶粉都被验出有毒物质,许多人不禁要问:“现在到底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安心地吃下肚?”为什么一个花费400多亿美金举办奥运的政府,竟然会让厂商在婴幼儿食用的奶粉中添加塑料工业原料,残害下一代的健康。

应该是理性看待中国大陆食品安全的时候了!中国政府不应再把食品安全问题,推托成外国政府的贸易打压,或是把责任推给个别企业,认为只是少数不良厂商造成的个案。对于中国大陆产品与食品参杂有害农药、有毒化学物质与抗生素等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全面检讨,并且建立起专业的检验标准与严格的法律监管机制。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让中国大陆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假如中国政府不能有效地防范劣质商品与食品在市面上流通,让消费者的权益一再受到侵犯,总有一天,中国大陆民众的积怨会全面爆发开来,届时将会付出更大的社会成本。

(本文由中央广播电台《台湾观点》节目提供,节目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22时55分,网址为:http://www.rti.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林芳郁请辞获准  蔡英文:马政府的警讯
防范毒奶粉  泰国再下架六项奶制品
法蓝梦面包 巴掌大600元!
大陆学者:“神七”上天 结石不会落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