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移民生活】初抵坦桑(1)

温哥华小男人

人气 13

达市机场跟阿迪斯阿贝巴的机场很相似,包括带有浓郁非洲色彩的建筑风格与墙上嵌刻的各种木雕,甚至包括空气中弥漫的那种可疑的气味,只是强度更加浓烈。后来经过一位高人指点,我才明白,原来是从某一类人身上所发出的气味。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不过的确有相当高比例的当地人身上都会散发出那种气味。据说有勇敢的“老坦桑”(即在坦桑工作多年的中国人)曾经跟当地朋友探讨过这个气味问题,当地人毫不犹豫地指出你们中国人身上也有一种独特的气味。什么气味呢?据说是烂白菜的气味,反正也不是什么好味道。也可能是我不够勇敢,我从来没有试图跟我的当地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所以也无从证实“烂白菜学说”的真伪。

不过看的出来,坦桑人(另译坦尚尼亚)对中国人的确是相当友好,这一点从我们异常顺利的入境过程就可以看得出来,各种手续都是畅通无阻,顺利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当地官员有意为中国朋友网开一面。这种想法后来从一位曾到中国留学的当地铁路官员那里得到了证实。据他讲,有一次他从达市去北京,看见前面的一位中国人的行李在接受安检时机器发出了警告。坦桑官员问中国人行李里都装了什么东西,中国朋友倨傲地回答了一句:”Nothing!” 坦桑官员一听,就笑眯眯地放行了。可是,后来在埃塞机场转机的时候,中国人的行李被开箱检查,从里面搜出了象牙。他的故事的真实性有多高我无从考证,因为这位仁兄经常满嘴开火车,总是深情地回忆起在北京读书时他的自行车后座上频繁更换的中国姑娘们是如何对他用情专一。不过话说回来,在我所去过的非洲国家中,坦桑的确是对中国最为友好的。

自坦赞铁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胜利竣工后,应坦桑尼亚和尚比亚政府的盛情邀请,中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与两国政府的铁路技术合作项目。与其说是技术合作,不如说是技术支援,因为其主要形式就是中国往坦赞铁路派出中国铁路专家组,每一期技术合作期限为两年或者三年,专家的工资由中国政府支付,所以事实上就是一个援外项目。

坦赞铁路管理局分为三个部分:铁路局总部,坦桑尼亚分局和尚比亚分局。中国铁路专家组也相应地由三个部分组成:中国铁路专家组总部,中国铁路专家组坦桑尼亚分组(我就在坦桑尼亚分组)和尚比亚分组。专家组的每一位专家对应一个当地的官员,比如专家组的大组长对应坦赞铁路管理局的大局长,分组的组长对应铁路分局的局长,线路专家就对应PCE(Principal Civil Engineer),机车专家就对应PME(Principal Mechanical Engineer)等等。专家组里还有一大帮翻译,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们翻译没有当地官员可对应,所以就只能帮着专家们和他们的对应官员干活儿。另外专家组还有一些内部人员 来为专家们服务,像是办公室主任,生活管理员和为大小组长开车的司机们。他们都是很有来头的人物啊,所以也就经常搞不清谁给谁服务。

专家们的年龄都比较偏大,很多都是58、59岁的人了。他们在国内的各个铁路局或者分局也都有个一官半职,眼看着就要退休了,再往上进步一下希望也不大了,所以一有到坦赞铁路援外的机会,也就欣然前往,因为至少还可以挣一笔钱。他们当中有些人技术非常厉害,当地官员看见他们总是毕躬毕敬,崇敬的表情写满在脸上。 另外一些呢,就多少有些二把刀,没有多少当地官员到办公室来请教问题,所以倍感寂寞。时间长了,就开始愤而谴责坦赞铁路是多么的落后,而自己在中国的日子是多么舒服,没有软卧就不出差。要不就开始积极培养各种业余爱好,有拉二胡的,有吹口琴的,有吊嗓子唱京剧的,有开菜园子种冬瓜和芹菜的,还有密切关注同事之间的关系并随时准备广而告知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在非洲的日子里】引子
【在非洲的日子里】1989年
【在非洲的日子里】曲折的旅程(1)
【非洲移民生活】曲折的旅程(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