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新人类正在改变你的世界(3)

唐.泰普史考特

标签:

创新:给我最新的!

N世代要最新、最好的产品——无论是手机、iPod 或游戏机。因为这会让他们的朋友感到羡慕,也让他们在社交网站上有话题可聊。

他们通常都会如愿:新款式持续上市,而且多数时候,功能、速度或容量都会有极大的改善。

“网影响网路”的升起

今日,年轻人占绝大多数的线上社交网路,是年轻人彼此聊天、认识新朋友及维持友谊的主要场所。我指的不仅是像Facebook 或MySpace 这类网站,还包括其它人们会上去分享资讯的众多网站。

他们持续交换彼此对电影、衣服、以及这些网站上其它许多主题的看法。想要购买东西时,N世代会连到线上社交网路,看看他的朋友们都买了些什么——32 %的青少年表示他们会“买朋友买的东西”。对于自己没用过的产品,29 %的青少年会向朋友请教意见。

孩子们相互影响的程度前所未见。年轻时,我一天内可以影响的人相当有限——都是我的兄弟姊妹及几位好朋友。他们并不是常常征询我的意见,而当他们征询我的意见时,问题通常相当简单:我们要走路或骑脚踏车去公园?

我将他们培养出来的这些沟通网路与关系称为“网影响网路”。对N世代而言,影响确实存在那儿,在那些由朋友与熟人形成的网路里。

就某种角度观之言,这类网路机制并不新鲜—— 巡回业务员(traveling salesman )、直销派对(Tupperware party ,美国直销人员经常在自家举办派对,他们会准备小点心,邀请邻居及好友加入。

除了销售产品,还兼具联谊功用)、连锁信及一群认识很长一段时间的朋友等都算是。企业主管长久以来都知道这类网路系统的价值:这是为什麽麽他们会成立专属俱乐部,经常举办晚午餐会。问题是,传统社交网路规模无法壮大:它们受知名的“邓巴数字”(Dunbar’s number )所限制。

1992 年时,一名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 认为,一个群体的正常规模——包括高中朋友及那些你会再次想到的人——约为150 人。这是多数人类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群体里,透过个人维持稳定关系的人数。

这是邓巴在观察灵长类动物之后所下的结论,不过这个数字会依不同灵长类新皮质(neocortex )的大小而有差异。

他从研究中推断,人类的正常规模应该是147.5 人,而这数字恰巧是典型工业前村落、一组职业军队、哈特族(Hutterite ,美国西北部各洲及加拿大的孟诺教派的一支)形成的农业社群、以及科学领域的次专科(scientific subspecialty )里,人类规模的约略数字。

这限制不仅只是因为大脑的大小。邓巴指出,灵长类会相互整理毛发,藉以维系社交关系,因此它们没有时间去经营较大的关系群体。人类也会协助彼此打理门面以维系关系,而语言是这种社交打扮(social grooming )的形式之一,语言让他们可以维系较大的关系群体——然而,他们仍旧受限于一次所能交谈的人数。

邓巴指出,人类能否发展出较大的关系群体,端赖是否能发展出更具时间效率的社交联系方式。邓巴于1992 年开始研究他的理论,比线上社交网路出现的时间还早。

但如今,我会说,像Facebook 这类社交网路是新的社交联系型态,能打破邓巴数字,让妮可这类N世代维系一个稳定的、人数约700 人左右的友谊圈。

今日,网际网路与线上社交网路技术粉碎了邓巴的假设性数字限制。N世代所使用的沟通网路,层次远比他们父母年轻时候的方式更复杂、更有效率,能维系的关系也多得多。

当我和妮可一样大时,我只有少数几个朋友,因为我们连系的方式是透过面对面接触。电话费很贵;机票就更不用提了。但现在,许多年轻人参与更大、更复杂的社交网路,是我们十年前无法想像的。地理与时区不再成为问题,社交网路让用户可以比以前更快、更简便地接触其他人。

也向“六度分隔理论”道别吧。这台词是来自约翰‧桂尔(John Guare )精彩的舞台剧,但却是依据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坦利‧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1960 年代末知名的研究理论。

米尔格伦教授想知道,需要透过多少人才能让两名随机选取的人取得联系,为此,他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他送出一份信函给住在内布拉斯加州与堪萨斯州的人,并给这些人一位住在波士顿的证券经纪人的名字与地址。

他们的使命便是将这封信寄给自己认识的某人——朋友或熟人——而这个人或许认识、或确实认识这名证券经纪人。多数信件都未能达成使命。而达成使命者,通常是透过6个人转寄,而将邮寄信件送达这名证券经纪人手中的。

实验进行期间,网际网路还在萌芽阶段,电子邮件也还被没发明。我确信,如果实验是在电子邮件、网站、Google 及Facebook 相当普及的现在进行的话,结果将截然不同。

如果妮可问她那700 位友人有谁认识某位波士顿证券经纪人,我怀疑是否还需要经过6个人才连系得到他或她。现在应该是二度分隔?还是三度?

朱瑞‧雷斯科维克(Jure Leskovec )是卡内基美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一位研究这种小世界现象的研究员,他曾于2007 年和微软科学家艾瑞克‧霍威兹(Eric Horvitz )共同进行一项研究,称做“从全球规模看大型即时传讯网路(Planetary Scale Views on a Large Instant Messaging Network )”,观察的样本数量比米尔格伦的研究高出400 倍之多。

这项研究是于2006 年6月进行的,涵盖了全球2.4 亿人透过即时传讯网路进行的300 亿则对话,数量相当惊人。

研究发现:在这浩瀚的即时传讯世界里,需透过6.6 个人才能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人。

雷斯科维克看的不是介于威奇塔(Wichita ,位于堪萨斯州)与波士顿之间的人们,而是整个地球上的人:“任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依旧少于7个人!

随着网路持续发展,这数字将会缩小,”雷斯科维克说。“这是反直觉的,但是距离将随着人们累积的朋友愈多而愈短。”

我提议称之为“泰普史考特的朋友新定律(Tapscott’s New Law of Friends )”。好吧,那只是一个假设:“地球上任意两人的分隔度数与你社交网路的规模成反比。”

这定律的推论是这样的:“在社交网路的这个新世界里,你可以拥有700 名朋友,若要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连系,只需透过低于7个以下的人。”

这种相互连系的新型态代表着,网影响网路的成员因为能维系的关系规模而拥有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们有较多可受他们影响的朋友,他们花较少步骤却能接触更多人,而且,在条件俱足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将自己对某政治事件、或某消费性产品或服务的看法(无论正面或负面)像野火般散布出去。@待续…

摘编自 《N世代冲撞》 美商麦格罗.希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分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线上通讯服务窜起  骇客发动木马窃听攻击 
互联网业者有话说:别再非法打压我们了
部落格吸金术(6)
奥美大师传授直效&网路行销秘诀(3)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