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德:SNS社会文化论

王正德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27日讯】真实V.S.虚拟 社交网路改写人类互动模式

根据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 Herbert Blumer符号互动论的观点,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基本上就是符号与意义的活动,广义而言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说话声调与衣着服饰。然而,虚拟社群的互动隐匿了这些社会情境线索,人们在网路上可以再现现实自我的移动,去除不利于己的社会线索与身份局限,创造虚构的人物,激发出角色扮演的欲望。

可以说,虚拟社群并非从它们的虚假性/真实性来划分,而是从它们被想像的方式来区分。此外,虚拟自我往往会不断膨胀,甚至反过来影响现实自我的社会活动,现实与虚拟之区分日渐模糊,人们透过虚拟社群支援团体的慰藉与治疗,甚至比实际生活更加亲密,现实生活何尝不是另一个“视窗”。

然而,Facebook等社交网路服务的出现,使得上述的观点必须面对更复杂的讨论。例如使用 Facebook 必须以真实名字注册,所有的使用者皆非虚构人物,因此也不会构成虚拟社群。一项针对美国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即显示,网路社交服务(SNS)协助人们在网路上联系实体世界的真实关系(例如校友、邻居、同仁),而非认识网路上的新朋友。

另一方面,SNS服务提供自我介绍、照片、好友连结、推荐等功能,无形中早已构筑了一个“数位身份”,提供陌生网友认识彼此的契机。例如 MySpace 会员非常热衷于展示自己的个人主页,会员也可根据性别、年龄等条件来搜寻,并直接将对方“加入好友”。因此,根据美国 Pew Internet 调查显示,91%的美国青少年并不局限与结识的朋友使用 SNS 服务,也会透过 SNS 服务与素昧平生的网友打交道。

整体而言,虚拟社群所建立的间接社会关系可能延伸出实际互动(例如透过爱情公寓网站中的虚拟爱侣,在真实世界中结为连理),而真实世界的社群亦能将实际生活中的交谈延伸到网际网路(如 Facebook)。至此,在社交网站中,网路与真实不再存有“对应”(correspondence) 关系,熟人与生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连结,同时增加、削弱或补充了人类原有的互动模式。

验证六度分离理论 社交网路创造新裙带关系

在真实世界中,人们会根据不同的目的,透过许多方式来展现彼此的关系。例如,在宴会场合介绍彼此的朋友,一方面是为了展现礼貌和善意,一方面则是拉近彼此的裙带关系。展现关系是人们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透过介绍,人们延续了彼此的信任关系,也比较容易认识新朋友或找到新工作。

基于这种信任关系的延续,“小世界现象”假设了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识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间人(信任关系)就能建立起联系,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则根据这概念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尝试证明平均只需要六个人就可以联系任两个互不相识的美国人,又称之为“六度分离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垃圾讯息、族群隔阂、隐私权 社交网路新课题

近来,由于 Facebook 推荐好友的机制过于浮滥,复杂的网路交友关系遂衍伸出新形态的网路垃圾—讯息 (好友动态、更新、邀请等)。人们开始要投入时间成本去管理这些网路关系人,筛选出较具意义/价值的朋友,否则将被无限制的大量讯息所淹没。微软前总裁 Bill Gates 就因交友邀请太多,而放弃了他的 Facebook 账号。

另外,比较 MySpace 及 Facebook 会员可以发现,前者多属社会菁英或创新者,后者则相对多为普罗大众。在台湾,Windows Live Messenger和 Yahoo Messenger也有着截然不同的使用族群。事实上,社交网站创办时吸引来的第一批会员,其实就是与创办团队臭味相投的使用者,有着类似的社会习惯和文化癖好。持续物以类聚的结果,网站的会员形态也逐渐定型。

最后,社交网站最棘手的问题在于隐私权的保护。前一阵子网路上流传一个“噗浪头像历史查询”网页,随手键入噗浪账号,便可以找到使用者曾经上传的大头照、文章及好友、粉丝的照片,其中台湾艺人瑶瑶的性感露乳沟照更因此而曝光。由于网路的开放特质,使得任何资讯一旦放到网路上,便等同于向全世界永久公开,即便删除原始网页,仍然可以透过搜寻引擎的网页备份资料库取得。

由于许多部落客深谙“人肉搜索”之厉害,坚持不放个人照片。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劝告学生别在Facebook里放太多个人的讯息,以免就业时被扯后腿!

注:人肉搜索一词是中国的网路用语,意思是针对某个特定对象,透过网路将所有关于他的资料搜集起来,交叉比对出这个人的真实身份,以及现实世界里头的各种资讯。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Twitter炫风 席卷美国会山庄
Facebook 测试精简版服务 将挑战推特
社会传媒市场  前景看好
一个体制内人员自述中共内部乱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