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吴清基:台生找头路输在敬业度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林晓云、陈怡静/台北报导〕针对大学生上课常打瞌睡,通识教育更被大学生视为大补帖营养学分等现象,台湾教育部长吴清基昨天在高教论坛上,举香港银行征才为例指出,台湾学生专业赢人,但最后是香港学生被录取,主要是敬业态度决定工作机会。

专研毕业生流向调查的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王丽云列举调查数据指出,五成的学士的工作领域与求学领域并不相关,“学非所用”的情况相当普遍,让人忧心。

王丽云日前针对前年二十余万大学毕业生流向的最新调查结果发现,约有四成的学士已顺利就业,硕士则有六成。但是,已就业的学士中,有半数认为自己的工作无须大学文凭;已就业的硕士中,也有六成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需要读到硕士。

王丽云表示,数字并非鼓励学生不要就读学士或硕士,现在学生缺乏的其实是“自学能力”与“工作态度”。

吴清基表示,金融海啸发生后,大学延毕学生有四万七千多人,问题很严重。台湾高等人力培育不足十万人,中级人力过度剩余,初级人力不足约卅万人,显示学校培育人才与产业需求不同,大学科系应灵活调整,满足社会需要。

吴清基也劝年轻人,除了工作能力外,职场的道德态度也很重要。

大学通识课程是教育部规定必修科目,但授权各大学自订内容及范围,私大生甚至认为只要有上课就一定得高分。台湾前教育部长、中国医药大学校长黄荣村表示,大学生在通识课程打瞌睡,是学校要检讨,应集合资深教授来教通识课程。

政大教务长蔡连康表示,政大今年最特别的通识课程是邀请《水蜜桃阿嬷》导演杨力州开一年两学期的“看的方法”纪录片通识课,上学期教如何观看纪录片,下学期则带着学生拍纪录片,总共四学分。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