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典故:野菜风味——莼鲈之思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人气 16
标签: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四季分明、物产富饶、文风鼎盛之地。春天,烟波浩渺的大小湖泊上,随处可见那状如荷叶幼芽、嫩滑爽口、据说是杭州特产的一种野菜——“莼菜”。除此之外,尚有另一种与之齐名的“荠菜”,清明前后,外出踏青的人,在市郊区、野地上、田埂边都可以随手摘得,取来做羹、做馅真是清香鲜甜。

在台湾由于精良的农业技术普及,所以能把各式品种的野菜以人工栽培出来,大量生产,再配合短程休闲旅游之风的倡导,各地“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同时搭配品尝都市难得吃到的各类野菜,于是台产的“过猫”、“山苏”、“牧草心”等等野菜,也随着饕客的口碑广为流传。

“莼鲈之思”这个典故,是为了美食,竟然辞官回乡的一个真实故事:

张翰,字季鹰,吴江人(江苏省县名,在吴县之南,位于太湖东岸)。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耳,焉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翰是个才子,诗书俱佳,写江南遍地菜花,有“黄花如散金”之句。他在洛阳当官,一天,因见秋风吹起,满地落叶飞舞,于是一时之间,觉得时光这么快就逝去,感慨万千说:“人生贵在做事合乎心意,可怎么能羁身在外做官,离家数千里之遥,却只是为了要个名位、官爵呢?”于是叫仆从驾起了车回家乡去了!


鲈鱼可去骨烧烤或切块烹炸。(Getty Images)

后来有很多骚人墨客,在诗词作品中,只要是涉及思乡情绪的描绘,都把它和莼菜、鲈鱼联系在一起创作。如此看来,张翰之所以留名于世,还是因为“莼鲈之思”的缘故呢!当然他自己也有诗为证哪:“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上山采蘼芜’:是汉代无名氏的古诗。“蘼芜”也做“薇芜”或“蘪芜”,是一种廉价的野菜。这首诗,全篇十六行,共八十个字,人物只有三个。短短的对话中,写出了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型态。

上山采蘼芜 下山逢故夫(前夫) 长跪问故夫 新人复何如(你新娶的妻子又是怎么样的女人呢?) 新人虽言好 未若故人姝(漂亮) 颜色类相似(容貌虽然差不多) 手爪(手艺)不相如 新人从门(正门) 故人从阁(边门) 新人工织缣(丝绸) 故人工织素(素缎) 织缣日一匹 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 新人不如故(用丝绸来比素缎,新人是比不上故人的)

这首叙述诗,到此就打住,前妻听了之后有啥反应,咱们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她采摘这些野菜,是要用来维生的;在汉代有所谓“七去”或称为“七出”的制度,男人可以拿其中的任何一项来作为“休妻”的正当理由。这七项是:不事舅姑、无子、淫佚、善妒、染有恶疾、长舌、盗窃等。

在古代,同样是为了“野菜”的缘故,一个男的为之罢官弃爵;一个女的为之柔肠寸断。人生际遇是如此的不同,值得我们后人深思啊!@*(http://www.dajiyuan.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饮食典故:东坡肉的由来
饮食典故:大名鼎鼎的饕客——乾隆(下)
原始的“素菜粥”食谱:东坡羹
饮食典故:豆腐和皇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