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摄影:柯玉立 /大纪元)

台湾农田水利面面观

专访苗栗农田水利会会长洪东岳先生

人气: 23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2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秀璟采访报导)水资源孕育着人类的灿烂文明与丰厚的历史内涵,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皆源起水畔。早在八千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就胼手胝足开垦大地以烧荒筑坝来栽种稻米。以农立本的台湾自古以农业支撑着社会安定,并为70、80年代的经济奇迹奠定根基。

今年甫获经济部水利署颁发最高荣誉“大禹奖”的苗栗农田水利会会长洪东岳先生于日理万机中,敬业地分享着台湾农田水利的过往荣景与未来展望,其专业剖析、深度视野与全心贡献着实令后辈敬佩。尽管已届从心所欲之年的洪会长仍精神抖擞,谈吐间流露出对台湾农田水利执行的努力与已经建立起的深厚感情。洪会长对获奖的荣耀一直谦虚表示,如果没有全体水利会同仁的努力配合,是不可能获此殊荣。


今年甫获经济部水利署颁发最高荣誉“大禹奖”的苗栗农田水利会会长洪东岳先生。 (摄影:钟林玉 /大纪元)

台湾农田水利之历史沿革

回顾台湾农田水利组织三百余年历史,其发展演变可归纳成三个阶段。

1.元明清:私人开圳时期

早期台湾的农田水利技术与发展源自于大陆。元代时期,经由大陆移民来台之汉人较具农智,多从事开垦,沿溪开圳辟地或埤以供稻田灌溉。到了明清两代,民间有能力者出资开圳筑埤以灌溉取水,但当时尚无组织化管理,属私人开圳。地主租地开发,官员颁发埤照及戳记,以保护水利埤圳之经营、维护用水次序并解决用水纷争,如:台北的瑠公圳和高雄的曹公圳。这个时期的地主即圳主,水资源成为可以买卖的“水租”,水租由圳主征收,用水者概以稻谷缴纳。

2.日据时代:公共埤圳、官设埤圳与水利组合时期

1895年日本人来台后,为强化经济管制以实现其殖民政策,首先将公共利害之埤圳指定为“公共埤圳”,并赋予法人地位,由官方监督管理,又对民间无力投资之埤圳由官方投资兴建,为“官设埤圳”由政府直接经营。所有公共埤圳都要登录于埤圳登记簿,并规定公共埤圳的利害关系人得经行政官厅的认可组织组合,确定“公共埤圳组合”为法人,可赋课征收水租及费用,是农田水利组织具有法定管理权之始。

1921年日本政府为全面控制台湾经济,对民间水利事业管理更趋严密,且逐渐扩充其事业范围与区域,于是颁布“水利组合令”,将一向由农民自主之农田水利管理权转移至官方掌握,同时将私设、公共及官设埤圳一统为“水利组合”(又称互助信),全面完成公共化并赋予组合对组合员有强制参加、赋课、征用土地、劳役等充分之公权力。此时只有政府才拥有掌握水力资源的权力,日本人为组合长,也就是现代农田水利会的会长一职,于此完全掌握了台湾主要的农粮作物-稻米和蔗糖。

日本运用“水力组合”的方式经营台湾农田水利,其一目的是扩大榨取台湾地利与农业资源,解决日本民间和军队粮食不足的问题;其二是将台湾作为南进东南亚国家的基地,以蔗糖出口为日本换取外汇以累积发动侵略战争的资本。换句话说“水利组合”是一有组织的规模整合,日本政府在此时期以政治手段控制台湾并展现侵略的野心,无可讳言却也为台湾奠定了农田水利的基础。

3.台湾经济奠基时期

1945年日本战败,政府沿革日本管理,将水利组合改为“水力协会”,把土地和水一起管理。50年代国民政府恢复农田水利稳定并增加生产以扶植工商业。政府赋予17个农田水利会公法人地位,并给予必须之公权力。数十年来,台湾农田水利会秉持“三生”(农业生态、维护生态以及促进生活水准)原则,致力于维护环境生态,促进农民收益以及繁荣国民经济,在地区农业生产、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育上付出心力与贡献功不可没。


苗栗农田水利会灌溉区域图。 (摄影:钟林玉 /大纪元)

台湾农田水利会之多元化功能

1.经济功能

“农为国本,本不固,根不深。”虽然台湾农产作物自给自足、雨水充沛,但全岛降雨不均,自然对农作物栽种形成障碍。农田水利会扮演对水源供应管理,提供农作物灌溉、稳定粮食生产进而扶植了工商发展与台湾经济起飞功不可没。早期台湾农田水利是水到那,生产就到那,一片欣欣向荣。

2.社会功能

早期台湾的农业活动主宰着社会结构与演变,农田水利会在农村设置的缜密灌溉渠道建立起有序的灌溉伦理;“用水伦理”其实就是“社会伦理”的缩影,上区水源灌溉后才轮到下区灌溉,这是农业社会伦理的养成,也是稳定社会次序一股无形的力量。此优良传统多存在于今日农村,这也是为什么农村社会治安总是比城市治安好,而农村人民的守法程度优于都市人。

3.政治功能

农田水利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组织,具足全方位功能,是执政者欲稳定政权不容忽视的一环。当权者常借重农田水利团体之功能,以推行其政策,或为生产之稳定,或为增产之措施,以维持政权稳定巩固政体,强化内部团结之力量。

农田水利与自然生态

孔子曰:“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四川都江堰为古代水利工程之杰作,它是战国秦昭王蜀郡太守李冰与其子所建,工程中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修筑人工道坝来横截洪水,只是借自然之力、运用竹笼装卵石堆积而成的顺流低堤,以引导岷江之水源源流入川西平原成千的大小渠道,从此将东旱西涝决堤天灾转为涓涓细流哺育川西平原,滋润了两千年来沃野富饶的“天府之国”。

台湾为弹丸之地,农田水利之有效发展与管理更显重要,若充沛的水资源合理利用以滋润大地、滋养万物,将给生态保育、农作物栽植与社区发展营造三赢的局面。然而,近年来因地球暖化与圣婴现象,台湾的骤雨枯水现象愈趋两极化,此刻农田水利会更是扮演永续水资源稳定者的角色。

1.农业生态与自然环境的破坏

台湾农业蓬勃发展,始于农田水利工程之兴办,而各期农业政策目标达成,乃至成为各国观摩学习之对象,实归功于农田水利会健全的组织与完善的管理制度。然而,随着社会型态变迁、经济结构转变、工商业快速发展,农业收益远不及工商输出产值,农业在无法跟进下渐趋萎缩,其重要性也日益薄弱。

早年农业为台湾经济主宰,水资源、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尽用于农业,因此灌溉事业蓬勃发展。但今日农村人口数急速萎缩,人力流向都市和工业区,农业用地为土地更新与工商业所用,扰乱了原有之灌溉体系。当代政府水资源运用多重视民生与工业用水,忽视了农业用水,尽管一公亩稻田须用二万至三万吨的水源灌溉,但是,真正被稻米吸收的水源只有200至300吨。

然而,农业用水非但不会浪费水源,也不会造成环境水质污染,还能起到生态保育的关键作用,在地球北纬23.5度只要有栽种水稻的区域都没有土壤盐化或是土地沙漠化的现象。因为稻作生产的水循环能彻底净化水质、溶解矿物质,所以流经稻田至下游区的水质会更好,这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因为除了水稻作物之外,其他农业作物都面临“连作障碍”,而水稻是唯一可以滋润大地的免责作物。

目前台湾稻作休耕对土地伤害与潜在威胁很大,因土地休耕,势必造成空气中蒸发水减少,土质产生化学变化,对土壤再次造成伤害,进而让整体生态恶化,因为基本的水循环已被破坏;过少的水蒸发与渗透都会形成降雨不正常,如近年来的破记录降雨量以及发生率频仍的倾盆大雨。在如此恶性循环下,台湾的农地将会不断盐化,而这是土地沙漠化的前兆,进而威胁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台湾,水源区水土保持远不及滥垦与盗伐,导致水源的不稳定,中下游因砂石滥采造成河床他移,再再都使取水更为艰难。再加上农村劳力流失,农机取代或采精致农业,产生了“人耕”与“机耕”或“单一”与“多角”灌溉操作之差距,不仅原有灌溉设施无法应付,更增加农田水利会用水调配上的困境。另工商发达后所带来的大量都市污水与工业废水排放河川或灌溉渠道,严重影响灌溉水质,而水利会又无取缔污染之公权力,让供应水质纠纷时有所闻。现代农业本身亦是个环境污染源,滥用农药、化学肥料与畜殖废污等长期污染累积已恶化土质。

2.日本二次耕作经验的借鉴

二十一世纪将是水的世纪,人类若是对水资源索求无度与破坏,也许各国将因水而战。联合国农粮组织预测,因地球气候环境持续恶化,2025年世界将发生大粮荒。为了拯救台湾农业生态与自然环境,洪东岳会长认为日本对休耕田的土质再利用之经验很值得台湾借镜。其运用二次耕作未成熟之稻作喂食乳牛,让乳牛的肉质鲜嫩美味更富营养,这种做法同时兼顾农业与自然生态保育,又可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透过对农作物生长生态之研究与实证,日本现在可以做到何时灌溉栽种何种农作物或蔬果最好吃,这种强调农业生态就是所谓的“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追求恢复固有的生态方式来生产高品质“安心”和“安全”的农作物或蔬果,农民不特意除草,并刻意保留小动物与微生物生存的空间,这代表环境无污染、无使用农药或化学肥料。除了日本经验参酌外,洪会长也建议对休耕田的“种水计划”,也就是放水循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蒸发量,达到调节微气候作用,亦可以减缓土地盐化与环境生态恶化。

3.台湾农田水利的未来展望

农作物生长是有规则的,春、夏、秋、冬四季有一定的循环规律,但现代社会短视近利为求暴利,弄乱农作物栽种次序,让整个农业生态都被破坏。对台湾未来农田水利的展望,洪东岳会长指出:专业是根本,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透过整体努力与配合往前走,走一条适合台湾自己的路。有愿景与前瞻性的农田水利政策是长期规划并永续执行,要视其未来的五十年、一百年对国本之影响,千万不可因产值远不敌工商产业而被轻忽。日本人尊重专业的精神值得借鉴,以嘉南大圳为例,设计者八田与一当时就投入15年时间开发,其认真负责、专业与牺牲奉献的工作精神令人景仰,而当时的日本政府也全力支持该计划。

此外,要根本解决目前台湾农田水利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洪东岳会长建议可采“大农”政策,大规模投入资金与生产才能符合经济成本,进而培养研究人才,以提升灌溉技术,所以需仰赖政府整体规划和管理。他提到宜兰的生态工程就是有高瞻远瞩政策下的佳作。人没有经历煎熬就不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如果一个人天天喝甜水,他就不知道什么是甜。当代人不知农田水利的重要性,不知珍惜且不尊重农田水利资源,甚至破坏自然,造成许多水利系统下游充满恶臭垃圾与动物尸体。“农为国本、水为根本”,人终究必须顺天意。


苗栗农田水利会会长洪东岳先生。 (摄影:钟林玉 /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