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芝:警惕打“爱国”旗的反华势力

赵静芝

人气 19
标签:

【大纪元2月28日讯】英国广播公司(BBC)不久前公布的一项民调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在这份“国家形象”调查中,认为中国是积极影响的人比去年减少了6%。加拿大《环球邮报》更是不客气地将中国定性为“大输家”。看来,去年的奥运、抗震之类的大手笔,对中国整体形象丝毫没有加分。事实再次证明,去年4月份在全球许多国家的“红海洋”运动,非但与华人形象无补,反而让海外平添了不少反感,属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很小的时候,共产党有一句很恶毒很煽情的话就是“海外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这句话刻在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心上,也曾经留在我的记忆里。这股势力日日夜夜想“毁我长城”,他们和中国人民有仇。当时我就想,海外的那些“反华”分子难道吃饱了撑的?我们中国人的好日子碍你们什么事了?后来越瞅越不对劲:美帝、东洋人等“反华”咱也认了,本身就不是好鸟;苏联老大哥变了心反对我们,咱也没啥好说的;连阿尔巴尼亚、越南、北朝鲜这些难兄难弟也“反华”,说什么也不敢相信。后来发现神州周边邻居除了不丹、锡金等弹丸小国,几乎没有几个不“反华”的,有的反着反着还动了手,一战下来死伤数万的事情也有。这时,才知道“反华”这个东西,兴许也是有点猫腻的。俗话说一个巴掌不响,凭什么人家老和咱过不去啊?要不是自己不干不净,苍蝇怎么会一直盯着咱?还有咱交了一堆损友,难免“窝里反”“耍无赖”,遭人家反,完全是咎由自取。

什么称之为“反华”?其实是没有严格限定的,中共定义“反华”的标准如同定义反革命的标准一样,整个就是个超级笑话。中共抓了几十年反革命,有几个经历史检验是“正宗”的?“反华”就更是如此:彼时的“反华”老手,此时就变成了座上宾,比如连战。昨天的革命战友,今天或许又成了敌对势力,比如斯诺夫人。后来,“反华”势力的含义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今主要是将反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言论或团体定性为“反华势力”。于是,大大小小的“反华”分子、机构、团体纷纷被锁定:“反华”总统当属法国的萨科齐、“反华”议长应该是美国的佩洛西、“反华”影星是莎朗斯通、“反华”主播是福克斯的奥雷利、“反华”机构领头的是大赦国际和记者无国界、“反华”的汉学家有美国的林培瑞等一批,“反华”团体有法轮功、民运等,至于藏独、疆独、台独属于老牌“反华”,连诺贝尔评委会、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等也不时被国内民族主义者质疑,总之,中国的敌人遍天下,“反华”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根棍子,同时也是煽动民族主义的“兴奋剂”。

平心静气地讲,批评政府和批评执政者,根本就不是反对这个国家。古今中外,反对当朝权力,谴责当朝暴政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从屈原、杜甫到孙中山,从曼德拉到罗莎‧帕克斯到马丁‧路德‧金,他们都反对暴政,反对迫害,反对当朝权力者,但没有人说他们不爱国,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爱国者。至于海外的政府机构组织或个人,无非是和中共政府在一些立场上有分歧,与反华有什么干系?特别是那些西方汉学家,本身研究汉学就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把“反华”的帽子给人家套上更是不伦不类。

有人据此得出海外没有反华势力的结论,我看倒也未必。如果我们把在结果上损坏中国形象为主要参照标准来衡量,在海外确实存在着一股反华势力,这些年来这股势力打着“爱国”的旗号,一直干着贬损中国的勾当,他们由一帮居心叵测的人领着,在海外频频“运动”,让中国形象失分不少。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其一:把中国当烂仔和冤大头。只要从中国政府的钱袋里取到钱,他能把毒瘤赞成一朵花,把大粪夸成金元宝,这些人希望中国越腐败越好,离普世价值越远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浑水摸鱼。其二把中国政府当无赖黑道。越没理的事情越要拗。比如六四屠杀,中国政府也觉得理亏,但有些华人却跳出来说“杀人有道理”。谁要是看不顺眼,他就到处发黑函,叫嚷让“大盖帽收拾你”。一般做黑道爪牙的下手比主子重,就是这个道理。其三把中国当怨妇大奶。抱着美国加拿大这些“二奶”不撒手,却把居住国价值观当儿戏,讲话做事“吃里扒外“,对专制政府眉来眼去,一不留神还要举着红旗满街乱窜,给主流一种“归属感”不靠谱的错觉。

爱我中华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现在是将打着“爱国”旗号的“反华”、“损华”者拉出来晒晒太阳的时候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赵静芝:当“奸”情败露之后
赵静芝:当“缺德”变成一种习惯
赵静芝:为北美“红色根据地 ”算一卦
赵静芝:将“肉麻”进行到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