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心狠者、狡猾者不得善终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桑维翰、宋齐丘和黄损 ,他们三个人,同时在庐山的盘石上休息。

有一位老人,长啸走来,对桑维翰说:“你一定会位至宰相。然而你狡猾,狡猾就会不得善终。”他又指着宋齐丘说:“你也能位至宰相,然而你心狠,心狠也会不得善终。”

然后,那位老人指着黄损说:“你有道气,有才能,但官位不高,只能做到一州的从事。”黄损说:“有才能,还怕没有大官做?”老人笑着说:“这不是你能懂的。”黄损问:“那我该怎么办?”老人讲:“尽己所能,存住善心,安守本分,快乐一生!”说完,就不见了。

后来,桑维翰果然做了后晋的宰相;宋齐丘做了南唐的宰相。两个人都死得很惨。

黄损在南汉的首都广州,虽然位为仆射,而奉禄却与州的从事相同。

黄损,字益之,是广东连州人。他学识渊博,擅于做诗。他听说桑维翰与宋齐丘,为人确实一个心狠,一个狡猾,都不得善终。他又想起老人的话:“尽己所能,存住善心,安守本分,快乐一生。”他就牢牢紧记,照着去作。晚年喜欢游历山水,咏诗怡性,最终以长寿辞世。他还留下了三部著作。

正是:

人生各有其命,
均宜尽己所能;
抱着善心处世,
才会活得滋润。

(事据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
转载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听说这一消息很高兴,他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经验吗?”孟子说:“不。”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高兴呢?”
  • 唐寅 失明 刺史 隐士
    唐朝寿州刺史张士平夫妇,中年以后都患了眼疾,不久便看不见东西。到处求医问药,并且请术士施行法术,都毫无结果。张士平夫妇只好隐居到别墅,闭门思过,专心致志的继续修行,向上苍祷告,祈求神灵保佑。过了许多年,家业日渐凋敝,但他们的修行求道之心,精诚不减。
  • 唐德宗贞元进士李翱,去世后谥号为“文”。因此后人尊称他为李文公。李翱生前由于得罪了宰相李逢吉,从中央的尚书省,被贬到边远的庐州当刺史。李翔生性偏激而耿直,从来不相信鬼神之事。当时有一个外地人李处士,住在庐州郡,他自称懂得神仙的语言,能与神鬼沟通,所以,很多事都被他的预言说中了,全郡的人对他无不尊敬,就如同事奉神明一般。
  • 寿春县有个人,姓苟名泰,有个三岁的儿子,在遇到强盗时丢失了,过了几年,也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后来发现孩子在同县人赵奉伯的家里,苟泰便报告了官府。在公堂上,双方都申言那孩子是自己的儿子,并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两级官吏,查访了很长时间,都没办法定案。
  • 齐桓公称霸以后,又过了六年,贤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齐桓公很着急,亲自去看望他。桓公问他:“大臣中谁可以继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说:“君主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应该知道得很清楚。”
  • 由吾道荣,琅邪人。年轻时喜好道术,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互相联络到长白山、泰山潜心隐居,都通晓了道术。于是在邹、鲁之间游历,学习儒学。听说晋阳某人,很精通法术,就去寻找他...
  • 明朝时代,有个人名叫张才,少年时和一位姓郑的青年友好,一次梦见冥司派遣一名鬼卒拿着牌子,上写张才以及郑某的姓名,前来捉拿他们。张才和郑某二人,到了冥府后,主管官员翻检他们二人的生死簿说:“张才还有两年阳寿;郑某阳寿己尽,关押入狱。”
  • 士兵所送题目,竟然没有一点差错!就这样,华士的考试,全都答对了,考试结果名列前茅...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少时勤奋好学,十三岁即有文名,二十岁中进士,授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史里行、礼部员外郎。他凭自己的经历及观察所得,写出《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指出,这也是养人的道理,为官治民者,不可“好烦其令”。文传千载,熠熠生辉,极富社会意义。
  • 周擥啧这个人家境贫困,却乐守圣贤之道。他夫妇晚上继续耕地时,累了就睡在地里休息,梦见天帝经过,天帝可怜他,命令下属司命神(主管人间贫富贵贱的神)赐给他钱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