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签CEPA 经济陷边陲化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3月8日讯】据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专题报导 中共以香港CEPA模式,作为两岸签署经贸协议的蓝本。然而,香港CEPA自2004年起实施至今,经济反愈陷边陲化困境;凡事寻求中共施予政策利多的“背靠”作法,政治民主脚步也更趋倒退。

面对质疑,马政府现口径一致,表示不会与中共签署带有矮化意味的CEPA,但也不讳言香港在其中所获“好处”。然而,即便前年香港经济景况较佳的时候,陆委会当时的评估报告也已提到,香港人指CEPA实施成效不彰。

开业不到一年 近半港商关门

举例来说,2004年起CEPA实施,商品关税大幅降至零,吸引港人北上创业。中国广州“香港城”是首家在政策上扶持创业的港商集中地,但开业不到一年,近半数商家就关门。

另据港媒报导,广东和中国其他城市也出现类似状况。如东莞常平香港商贸城在经营七十天后被当地政府撤销;南京首家零关税港货专卖店以及浙江首家CEPA香港城未开业即胎死腹中,曾大力宣传的香港城早名存实亡。

交十七%增值税 垫高产品价格

港澳学者分析,CEPA将香港产品的关税降为零,但在中国大陆,任何产品进入销售都还要交纳十七%增值税。因此,在中国大陆的香港产品价格仍比香港本地高;此外,运费等因素同样造成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台湾陆委会报告指出,香港部分学界及专业人士认为,CEPA实施成效不彰,零关税帮助有限,服务业及相关专业人士在中国市场仍面临许多限制及高投资门槛,而陆客自由行受益者只限游客集中的区域,弱势的低下阶层难享成果。

香港舆论屡屡质疑,香港面对广东等地的竞争,“被边缘化”危机已浮现;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也影响社会稳定。

另外,香港金融管理局研究曾说,中共若发生贸易战、投资大幅缩减及金融不稳定现象,将导致香港经济成长在两年内累计减少三至六个百分点。从另个角度看,中港经济融合结果,中共反成香港的“连动债”。

去年陆委会公布评估报告也说,中港之后再签订CEPA补充协议,香港经济依赖中国日深,已无法避免大陆经济及政策变动衍生之影响。例如,受中国相关劳动法规实施冲击,为数众多的珠三角地区港商被迫结业。

香港舆论也说,香港的经济价值将因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依赖而贬值,甚至会影响自治空间。

去年再加上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香港更雪上加霜。据港府统计,去年香港的内部需求在第三、四季末受到严重打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因此坦言,经济成长率连两季放缓,“技术上香港已进入衰退期”。

若干香港学者表示,香港不应期望中国再通过类似自由行或CEPA等措施协助,而应以推动基础建设方式振兴经济。随经济成长趋缓,香港的失业率也逐步上升,未来就业市场情势将更趋困难。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初选案 刘伟聪、李予信脱罪 官接纳多项解释
初选案裁决前感言 邹家成感无悔 李予信形容如“毕业”
澳洲外长关切香港初选案判决
港机场恶劣天气增休息区 派筹等的士免排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