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大佛寺─江南第一石佛寺

牟梅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在浙江新昌县城西南2.5公里处、风景幽奇的南明山(古称“石城山”)上,坐落着一座禅寺:大佛寺。顾名思义,大佛寺中有号称江南第一石佛的“弥勒大佛像”。

堪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中大佛雕像相媲美的弥勒大佛像,开凿于南北朝齐梁年间(486——516年),历经30多年才完工。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佛头高4.87米,耳长2.7米,两膝相距10.6米。这尊佛像整体气势宏伟,庄严超凡;其面容端庄慈祥,鼻梁高耸,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他身着袈裟,中胸袒露,衣服的褶皱自然流畅。

可见,当时的工匠不仅技艺非凡,而且象亲眼所见一般,将弥勒佛的形像刻画的栩栩如生。当人们仰视大佛时,不但毫无比例失调之感,而且无论从哪一角度仰视,均有与佛目光相接之感,这是因为工匠巧妙的用凿成的深穴来代替眼珠所致。

最早来到南明山上修行的和尚是东晋的僧人昙光。他在东晋永和(345——356年)初年,云游至此,遂决意在此山洞中修行,并建造了寺院,称为“隐岳寺”。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年),僧人僧护来此修行,开始雕刻佛像。

此后,在僧人僧淑、僧祜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石弥勒佛坐像的雕刻。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为之作了两千二百字的《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记》,赞誉这座石弥勒像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唐会昌五年(845年),隐岳寺建瑞像阁三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寺院被焚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赐钱八千万,恢复建造了弥勒宝阁三层及殿宇300间,赐寺名为“瑞像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寺名更为“宝相寺”。

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毗户阁,改寺名为“毗户阁”。明朝末年,寺院再次遇劫,殿堂均被焚毁,只剩下十丈金身的石弥勒佛像。清朝末年,重建五层高阁,重装大佛及罗汉像。1925年,寺名更改为“大佛寺”。

如今的大佛寺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西方殿、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藏经楼、隐鹤楼等,还有千佛院、智者法塔等建筑,此外还有朱子题字、隐岳洞、无量桥、放生池、龟化石、回音殿、古银杏、解开岩、七寸头、月峡等名胜。

“千佛院”又称“千佛岩”,在大佛寺西北一里外,是一个天然溶洞。内有南齐永明三年(485年)开凿的1040尊佛像,是中国早期南方石窟艺术的珍宝,造像更具有华夏文化的特点。

“解开岩”是一块中裂如锯开的磬石。传说是两位神仙化成孩童,用茅草锯开岩石,用以鼓励僧俗要持之以恒的雕凿佛像。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九华山位于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又名九子山。方圆120平方公里,共有99座山峰、18景,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
  •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隅,从北岳恒山婉蜒而来,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广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五台山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各有其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
  •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历史。中国佛教著名十大寺庙之一。位于西湖之西,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五代吴越时,规模宏大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房屋过1300余间,僧众达3000人。
  • 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宾川县牛井镇城西北40公里,屹立在宾川、邓川、永胜、鹤庆、洱源、等县的交界处。群山中以天柱峰为中枢,最高海拔3248米,前列三峰山脚相连,而另一边向三面分开,三座山峰峻起,气势像要与天相连接,又因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形如鸡足所以名为鸡足山。山峰东西长七公里,南北宽六公里........................
  •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时期的萧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名“枫桥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又改名为“普明禅院”。范成大《吴郡志》载:“普明禅院,即枫桥寺也。在吴县西十里,旧枫桥妙利普明塔院也”。唐太宗贞观年间,传说圣僧寒山子者,曾“来此缚茆以居”,遂更名寒山寺。元朝以后,一直沿用寒山寺的用名。
  •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它集美学、力学、宗教内涵于一身,是人文景观之汇粹,更被誉为世界一绝。其中,山西浑源县恒山悬空寺、山西广灵县悬空寺、云南昆明西山悬空寺、浙江建德悬空寺、河北井陉县苍岩山福庆寺等五大悬空寺较为著名。

  • 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因为峰峦常有云雾弥漫,一天白色,古称白岳。山体赤如朱砂,灿似红霞,是一处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与黄山南北相望,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关于山名的来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 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个夜晚,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个金色神人,身上放着光芒,飞进了皇宫殿庭,令人心悦。次日,明帝召集大臣询问梦中之事,有大臣傅毅回奏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山川震动,江河泛滥,晚上西方天空现出五色光华。太史苏推测,这当是一位大圣人在西天诞生。这位圣人降临人间是为了救苦救难,他的义理,一千年后就能传入我国。
  • 素有“京都第一寺”之称的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潭柘山的宝珠峰的南麓,距阜成门41公里,周围由九座高大的、宛如巨龙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着,环境雅致,风景优美。它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
  • 卧佛殿大殿前檐的大匾上写着“性月恒明”,殿内正面墙上的匾额上写着“得大自在”。殿内释迦牟尼的铜像身长5.3米,呈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体态安祥自如。在其周围三面环立的是其弟子,即十二圆觉菩萨像。这个场景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婆罗树下涅磐前,向十二名弟子嘱托后事。据元史记载,这尊巨型佛像是“用工七千,冶铜五十万斤”才铸造成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