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甘露寺

牟梅
font print 人气: 62
【字号】    
   标签: tags:

被誉为“莲花佛国”的安徽九华山亦有众多著名的寺院。其中,与祗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的甘露寺,就位于九华山化城峰半山腰。据说,九华山山上与山下一年四季的雨雪冰霜变化,是以甘露寺为分界。当甘露寺以上云腾雾涌、冰雪弥漫之时,山下则是空旷明净;当山下雨水大作、云吞平川之际,山上则是艳阳高照,天朗气清。

甘露寺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当时的玉琳国师来九华山朝拜,途经此地,赞曰:“此地山水环绕,若构兰若,代有高僧”。正在伏虎洞修行的洞安和尚听说后,随即在乡人的资助下在此建寺。传说在破土动工的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人称奇。

又因《法华经·药草喻品》中写道:释迦说:“我为大众说甘露净法。”阿弥陀佛又有“甘露如来”、“甘露王”的称号,他化身说法时就有“澍甘露之雨”之言,所以将新建寺院定名为甘露寺。全寺建筑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

寺院建成后,洞安和尚曾在此两度登坛说法。乾隆间住持僧优昙开坛传戒,成为丛林。此后历经道光、咸丰时期,香火一直旺盛。后遭兵火,同治年间重修。

与其它寺庙建筑有所不同的是,甘露寺的布局并不是对称的。进门后即见后墙,不与院落相通,到大殿须从两旁山墙小门进去。整座寺庙依山布局,共有五层,殿宇完整,楼阁整齐。背倚青山,泉水从殿角流来。北面的韦驮殿和知客堂建在高2.5米的台基上,为三层阁楼。

韦驮殿南面是高15米的大雄宝殿,前有半廊,殿身建在高6.8米的台基上,宽17米,深15.5米。大殿东为两层走马通楼,内有天井,楼层上下分别为祖师殿、方丈察、掸堂和客房。寺内有3个天井、上百个外窗,大殿为歇山顶。寺前路旁有石砌冰纹通花栏杆,可在古树荫下凭栏远眺,一览山色。曾有在此留宿的文人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到此禅关宿,方知山色多。”如今尚存大雄宝殿、配殿、寮房、钟鼓、碑刻等建筑和文物。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九华山位于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又名九子山。方圆120平方公里,共有99座山峰、18景,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
  •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隅,从北岳恒山婉蜒而来,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广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五台山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各有其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
  •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历史。中国佛教著名十大寺庙之一。位于西湖之西,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五代吴越时,规模宏大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房屋过1300余间,僧众达3000人。
  • 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宾川县牛井镇城西北40公里,屹立在宾川、邓川、永胜、鹤庆、洱源、等县的交界处。群山中以天柱峰为中枢,最高海拔3248米,前列三峰山脚相连,而另一边向三面分开,三座山峰峻起,气势像要与天相连接,又因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形如鸡足所以名为鸡足山。山峰东西长七公里,南北宽六公里........................
  •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时期的萧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名“枫桥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又改名为“普明禅院”。范成大《吴郡志》载:“普明禅院,即枫桥寺也。在吴县西十里,旧枫桥妙利普明塔院也”。唐太宗贞观年间,传说圣僧寒山子者,曾“来此缚茆以居”,遂更名寒山寺。元朝以后,一直沿用寒山寺的用名。
  •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它集美学、力学、宗教内涵于一身,是人文景观之汇粹,更被誉为世界一绝。其中,山西浑源县恒山悬空寺、山西广灵县悬空寺、云南昆明西山悬空寺、浙江建德悬空寺、河北井陉县苍岩山福庆寺等五大悬空寺较为著名。

  • 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因为峰峦常有云雾弥漫,一天白色,古称白岳。山体赤如朱砂,灿似红霞,是一处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与黄山南北相望,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关于山名的来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 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个夜晚,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个金色神人,身上放着光芒,飞进了皇宫殿庭,令人心悦。次日,明帝召集大臣询问梦中之事,有大臣傅毅回奏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山川震动,江河泛滥,晚上西方天空现出五色光华。太史苏推测,这当是一位大圣人在西天诞生。这位圣人降临人间是为了救苦救难,他的义理,一千年后就能传入我国。
  • 素有“京都第一寺”之称的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潭柘山的宝珠峰的南麓,距阜成门41公里,周围由九座高大的、宛如巨龙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着,环境雅致,风景优美。它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
  • 卧佛殿大殿前檐的大匾上写着“性月恒明”,殿内正面墙上的匾额上写着“得大自在”。殿内释迦牟尼的铜像身长5.3米,呈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体态安祥自如。在其周围三面环立的是其弟子,即十二圆觉菩萨像。这个场景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婆罗树下涅磐前,向十二名弟子嘱托后事。据元史记载,这尊巨型佛像是“用工七千,冶铜五十万斤”才铸造成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