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南台湾疯日食 部落老人观奇景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22日电)南台湾300多名民众今天上山齐聚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观日食,多位过去躲日食的原住民部落老人,首次看清楚日食样貌。

成功大学太空天文与电浆研究所助理教授陈炳志带领民众以望远镜和太阳滤镜观测本世纪时间最长的日食,他说,这是一场文化结合科学的活动,也是南台湾唯一一场公开性、且是偏远地区的观日食活动,非常难得。

不少屏东市区民众带着小孩从平地上山到原住民文化园区,玛家村和三地门村的排湾族老老少少,还有原住民小学的师生也赶在上午8时以前到文化园区,观察难得一见的天文奇景。

陈炳志带领民众观测并为大家解说,小朋友纷纷以望远镜及太阳滤镜观测日食。73岁的潘忠永和老伴穿着原住民传统服装,拿着园区发的太阳滤镜,首次看清楚日食样貌。

潘忠永说,在排湾族里日食没有特别的名词,他们说“太阳被吃掉了”,在族里,对日食也没有不祥的说法。

担任司仪的原住民文化园区艺术总监包胜雄是鲁凯族,他说,鲁凯族也没有特别的日食名词,也是说“太阳被吃掉了”。他回忆,小时候在部落里,只要发现日食现象,就会争相走告,族人都是躲在屋里不出门,直到日食结束。

包胜雄说,鲁凯族认为日食会影响农作物生长,所以不祥,大家都待在屋里不出门,直到日食结束后,部落会有人在最高点向大家宣告日食结束,可以出门了。

鲁凯族和排湾族都没有特别为日食举行驱邪仪式,不过,原住民文化园区今天在“食甚”时,特地安排泰雅族的射日驱邪仪式,在日食结束时,并鸣礼炮“向部落宣告”。

陈炳志带领成大的学生指导小朋友和民众以望远镜观日食,并教导民众如何以挖洞的纸板看日食呈现在地上的影像,他说,这是“针孔呈像”。

身兼中华民国天文学会理事的陈炳志表示,这次在偏远地区举办观日食活动,希望让偏远地区的小朋友和民众都能接近科学,由于正值暑假,特别与文化园区合办,促成这场科学与文化结合的观日食活动。

屏东县今天除了原住民文化园区外,在屏东教育大学校园也有观日食活动,但以文化园区的观日食活动规模最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