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不说谎的魔镜

巴菲特投资启蒙书(1)

玛丽.巴菲特(Mary Buffett)、大卫.克拉克(David Clark)

人气 9
标签:

“去看看财报吧,你就会了解富国银行(Wells Fargo)真的跟其他银行不同!”这是巴菲特在2009年5月2日的年度股东会现场,面对小股东提问“美国大银行不少,为何波克夏独钟富国银行?

甚至在华尔街风雨飘摇时,还愿意支持富国以溢价买下伤痕累累的美联银行(Wachovia)?”时给的答案。

在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中,数字是最重要的语言,公司的所有样貌,不管是高矮胖瘦、一草一木,都必须化为数字,呈现在财务报表上。财报更像一本日记,公司所有销售、资产、负债的往来及进出,就算只有一毛钱,都必须诚实记录在财报上。

身为资本市场的大玩家,巴菲特当然了解财报的重要。还在就学时,财报就是他的随身课外读物,而股神穿透数字迷雾的能力,就是在阅读一本一本的财报中养成,也因为有这个能力,让他能在美国中部小镇奥马哈,千里运筹全球的市场。

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个,分开来看,三岁小孩就能朗声数数;但凑在一起,放到报表中,可真需要花功夫才能了解其中堂奥,尤其上市公司的财报虽然经由会计师签证,但总难免会有人为操作的斧凿痕迹,要读懂其中蹊跷,除了得把时间拉长外,还得下苦心才行。

这个知识武器,是散户晋升达人的一大挑战,也唯有把这门基本功做足, 才能真正将巴菲特思想落实在投资行为中。

本书作者巴菲特的前任媳妇玛丽.巴菲特,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企图开一扇窗,让一般人能跨进财报的领域,了解会计的语言,不过其中难免有些国情不同的地方,读者在阅读时务必要了解其中差异。

如第48章讲到保留盈余配股的问题,台湾有法令盈余下限的规定,极少出现书中所说盈余全部拿来配股(息)的作法;另外,书中所说库藏股引发“私人持股公司税”的问题,在台湾因法令不同而有差异。

除了如何看财报之外,本书第57章是我认为最独特的地方。一般人总是有误解,以为“只买不卖”是巴菲特唯一的操作法则,其实只要深入研究波克夏历史,就会发现巴菲特的操作比他口中讲的复杂太多,虽然他认为最理想的持股时期是“永远不要卖”,但在现实的投资世界毕竟难臻完美,现金也非永远取之不竭,因此股神在“必要时机”还是会出脱持股。

作者细心的整理了几个“必要时机”:一、需要资金周转或发现了更好且便宜的投资标的时;二、企业丧失竞争优势时;三、多头市场陷入疯狂时。这三点具体而微地点出了巴菲特近年来的操作逻辑。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2007年中期,当港股狂潮将近高点时,巴菲特将持股仅四年的中国石油股票全数卖出 。而在2008年金融风暴最凶猛时,为了筹措现金,他也不惜调整持股多年的娇生公司股票,将资金转进其他更便宜的投资标的,投资美商高盛及奇异公司的特别股及认股权证,就是当时的杰作。

不过,股神毕竟只是封号,巴菲特也是凡人,2007年虽成功在高档出脱中石油,但却在隔年,看到每桶原油价格好不容易从高点147美元滑落,就耐不住性子,莽撞以高价买进了康菲石油(Conoco Phillips)的股票,结果以亏损15.3亿美元出场,与本书164页描写的原则有相当的违背。也因此,巴菲特在2009年给股东的一封信中“下昭罪己”,表示自己做了蠢事。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要想一口气念完,融会贯通,困难度不低,不妨读一段,阖上书,对照台湾的例子,再回头细想一段,或许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王之杰(《今周刊》前总编辑)@待续…

摘 自 《巴菲特的真本事:史上最强投资家的财报阅读力》 先觉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  年度慈善竞标开跑
巴菲特与得标者共进210万美元天价午餐
与股神巴菲特午餐  eBay拍出168万美元
巴菲特午餐拍卖落槌 168万美元报价得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