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岭水圳步道.天母水管路步道.翠峰步道(上)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40
标签:

“半岭水圳步道”是一条较少人知的水圳路,它与著名的“天母水管路”步道之间隔着“松溪”(南磺溪的上游),遥遥相对;水管路在东,半岭水圳在西。当你走在天母水管路上,欣赏溪谷对面山腰的农园景色时,若眼尖一点,可能就会注意到这条水圳路的身影。

这两条步道,大致平行,又可彼此相通;南边有“翠峰步道”,北边有“第三净水厂”的跨河石桥可以互相衔接,而串连成一条完美的O形路线。

不过,因为“第三净水厂”属于水源重地,禁止通行,使这条完美的O形路线,出现了路线瑕疵。尽管如此,在第三净水厂附近,可改绕道纱帽路(阳投公路),通过“第三净水厂”,再衔接天母水管路。从水管路中途,再转入“翠峰步道”,就可返回半岭水圳步道的登山口。因此,可说是一条“瑕不掩瑜”的O形登山路线。

天母水管路,俗称为“天母古道”,而“半岭水圳步道”的历史比水管路还要悠久。 1904年的《台湾堡图》,已可看见这条水圳路的身影,而天母水管路则是迟至1928年(昭和3年),因兴建草山水道系统才铺设的。


半岭水圳步道(花岗石上坡路)

“半岭水圳步道”的登山口在中山北路7段219巷“翠峰桥”附近的福德宫。

若由台北市区开车前往,只要沿着中山北路直行,经过7段底的圆环之后,再抵达天母水管路登山口(三角埔电厂)之前,注意219巷的道路指标,然后左转这条巷子。

进入219巷,经过山麓住宅区后,巷道变为山区道路,蜿蜒向上。沿途仅有一个主要的叉路口须特别注意,这个叉路口,右(上坡)为猴洞产业道路,左(略下坡)往纱帽路。记得要取左行。

不久,抵达“翠峰桥”,过桥后就看见左侧的福德宫了。福德宫附近有停车的空间。这座福德宫,名为“栏杆桥头福德宫”,伫立于桥头,保佑往来行旅的平安。庙已改建,毫无古味。

从福德宫出发,踏着花岗石铺设的石阶路上行;不一会儿,石阶路穿越上方的马路,继续上行。石阶旁有潺潺流水伴行,一小段上坡之后,山路转为平缓。附近有一间红砖厝,半岭水圳的淙淙流水就从屋旁流过。水圳在步道左侧的山坡上方,与步道保持平行。

沿着水泥小径前行,附近山坡都已开垦为农园,因此无树荫可遮蔽,稍显闷热,还好这段路段并不长。不久,看见旁有一石棚土地公,石栅是三块石头堆砌的古老土地公,棚内的石头公已换置新的神像。


平缓的水泥小路

石棚土地公


半岭水圳步道(菁华路段)

不久,遇叉路,两边都有水圳路,虽然殊途同归,但得要留意,无论选走哪一边,又会遇到其它叉路。附近零星散布着农宅,所以有不少乡间叉路。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就不会走错路。山坡高处有一间红色的寺庙-“明玄宫”,朝着它的方向前进就对了。

我在叉路口取左行,来到“半岭56号”民宅,然后再沿着水圳路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明玄宫”。“明玄宫”附近是“下半岭”主要的聚落所在。

“半岭”,是指“半山腰”的意思,这个地区依照海拔高低,又分为“上半岭”、“下半岭”。这里属于“下半岭”,有马路可通往上方的纱帽路。

过了“明玄宫”宫,便进入了“半岭水圳步道”的菁华段。水圳离开聚落,环着山腰往上游而去,由于这里的山坡较陡,腹地不大,已无农作,因此森林未遭破坏。走在阴凉的树林里,山风轻轻徐拂,水圳淙淙悦耳,颇令人陶然。约10分钟,水圳遇地势剧烈落差,形成一座小斜瀑,水圳的流水从瀑布顶奔流而下。瀑布旁有山径可绕爬上去,路陡,但有设绳索供人攀扶,轻松抵达瀑布上方,又接水圳路。

在瀑布上方的水圳旁稍作休息,这里瀑声轰然响彻,令人神悦气爽。续行,愈往上游走,望见松溪对岸“第三净水厂”的“气曝室”房舍。这时,水圳路紧贴着山壁,这段路走来有点像走平衡木的感觉。水圳路宽约2尺(60公分),不难保持平衡,而且旁侧并非万丈深渊,只是陡坡斜向溪谷而已。


半岭水圳步道(上方不远处的水泥桥为纱帽路)

紧贴山壁的水圳路,像走平衡木。


半岭水圳步道(终点)

最后一段水圳路,周遭环境特别迷人,林木幽雅,心情正感动,转个弯,水圳路却抵达了终点,前面一道不锈钢栅门阻挡了去路,门上写着:“水源重地,禁止进入。”

先圣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又强调说:“君子不二过。”过去我曾经误闯过“第三净水厂”,事后已有悔意,这次自然不应再犯。于是只停留在栅门前后处取景拍摄松溪的流水及小瀑,不敢过分逾矩。

从水圳上俯瞰下方的松溪,溪水颜色似“黄河”,这是因为这里的地质富含硫磺,使河床溪石都像铁石生锈般,呈现金黄或红褐色,就像整条溪被炼铜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溪水变得黄浊。

这样的溪水,当然看不见任何鱼群踪迹。或许有人会担心地问:“这样的溪水怎能成为自来水的水源地?”其实第三净水厂不是取用松溪的溪水,而是这附近有取之不竭的地下涌泉,水质甘甜,号称“阳明涌泉”。听说台北市自然水公司计划要将“阳明涌泉”制造成矿泉水在市面贩售。

既然此路不过,如何跨越松溪前往水管路步道呢?我注意到水圳路将抵达终点栅门之前,约两三、百公尺处,有一条山径,通往纱帽路的方向。我从这条小径往上爬,大约4至5分钟,就抵达纱帽路。不过,抵达纱帽路之前的最后10公尺,却是极为斜陡的山坡,土石又松滑,无绳索或树根可抓牢地面,通过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抵达纱帽路,走往阳明山的方向,约4分钟,抵达“第一展望台”。这座观景亭因为山坡走位,有崩塌之虞,已被封闭,杂草丛生,几乎成了废墟。“第一展望台”曾经颇有名气,1923年(大正12年),日本皇太子裕仁访台,从草山(阳明山)转往北投途中,曾在这里休息,并眺望风景,当时称此亭为“迎日栏”。

续行不远,抵达“第一展望台”公车站牌的“第三净水厂”入门。这里有步道通往天母水管路。大约5分钟的路程,经过石桥,跨过松溪,再走一小段路,到达爱富三街12巷的水管路登山口。从半岭水圳路终点的栅门,绕路通过第三净水厂,才花了约15分钟时间而已。所以我认为,半岭水圳步道终点的栅门对这条O形路线来说,是“瑕不掩瑜”。
(~待续)

旅游日期:2008.03.06 (写于2008.03.14)


松溪,充满硫磺色彩。

松溪,溪色如“黄河”。

【路程时间记录】
栏杆桥头福德宫—30分钟—玄明宫—10分钟—瀑布—10分钟—第三净水厂栅门 —15分钟(绕路)—天母水管路入口(爱富三街12巷)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花岗岩石阶路,爬向半岭。


水泥小路,虽然平缓,但附近已辟为农田,沿途无遮荫。


过“明玄宫”,进入半岭水圳步道的菁华路段。


瀑布上方的水圳路。


水圳路上的瀑布。


陡峭的山径,绕往瀑布上方。


瀑布上方的水圳路。


半岭水圳步道终点,栅门阻挡去路。


爬山径,往纱帽路。


斜陡爬上纱帽路,土石松滑,有点危险,须小心通行。


从纱帽路俯瞰半岭水圳步道。


第一展望亭附近,已废弃。


纱帽路(第一展望亭附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市议员谴责大学点新分区计划
民调显示彭博支持率微降
澳4名自杀攻击嫌犯形迹败露 已逮捕
侦查半年拘4人  澳警方破获自杀攻击计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