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贡献多贷款少 中国小企业的哀歌

【大纪元9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曾去执编译报导)虽然中国大型国营企业在世界舞台的能见度越来越高,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须归因于多年来无数小企业努力的结果。如今在中共应付全球经济低迷之际,这些小企业却一直得不到当局的善待,长期承受着诸多苦难。

中共当局去年11月提出四兆元人民币的激励方案,但是这些经费大都用在国营企业所掌控的基础建设方面。根据驻中国的欧洲商会总裁Joerg Wuttke的看法,中国的国营企业是经济危机以来的“赢家”,当局为维持经济增长,让国营企业独占市场,排挤小企业。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报导,1979年中共扬弃中央计划经济政策时,根本不存在小企业这种东西。至1990年代,中国有约100万家的小企业,这个数字在2001年增为800万家,时至今日,全国约有6,000万家小企业。

根据中共当局的界定,这些公司最小的只有几个员工,中型企业的员工最多不超过2,000名员工。但是它们的贡献却占全国GDP的60%,是税收的一半。这些小企业有95%是私人所有,是中国经济体最具灵活创造力的一群,因为不必像大公司受到政治官僚体制的纠缠。此外,它们的专利申请案占全国的66%,全国超过80%的新产品都来自这些小企业。

报导说,这些小企业的贸易量占中国出口的68%,由于外国的需求下滑,这些企业的日子过得很痛苦。如果美国与其他出口市场持续萧条,扩大内销的作法或许可以为企业带来曙光,因此中共希望借此以平衡其出口的落差。

但是中共的出口靠的是劳力密集的小企业,而不是高效能的技术。它的出口去年11月开始下滑,今年第一季的成长率下降2.9%,造成2,000万民工失业,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不言而喻。

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张康妮(Connie Zheng,音译)认为,在中国,经济不景气时小企业总是首当其冲,面临困境。当局为了应付经济危机,它们也成了牺牲品。这十年来,自从中共开始注意环保法规,小企业所执行的环保费用远比大企业多,有许多小企业因而倒闭。

小企业另一项长期的挑战,是难以获得信用贷款。虽然当局为了应付危机,大力提高借贷,但小企业还是被排除在外。今年前半年中国各银行贷出7兆多人民币,但估计只有10%贷给小企业。

报导说,中国各银行的借贷显得非常“政治”,国营企业从中获得大量利益,小企业只能沾一点边。这也难怪,因为银行的借贷体系不良,觉得贷款给小企业风险太大,就算企业有能力偿还,银行也不敢放款;但国有银行却经常在政策压力下,贷款给许多还债困难的国营企业。

新的迹象显示,表面上,中共体制认长久以来亏待小企业的情况须加以平衡。本月国营媒体报导,当局针对小企业的资金问题,提出包括两项专用贷款的新措施,总金额为40亿元人民币。呜呼,算起来这笔钱在今年的贷款总额里面实属微不足道,看不出能起什么实质作用。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言行不一 中国大搞地方保护主义
连城:【香江城语】中国股市只进不退
中国银行审计暴露问题贷款
阿联天然气92亿美元合约 多国企业竞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