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勘灾报告出炉 灾民不满未参与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芳绮、谢文华/综合报导〕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副执行长陈振川昨天说,灾区勘查报告已经出炉,初步针对四十四个部落勘查结果,总共分成安全、不安全及部分不安全三种类型,预计下周一先召开跨部会会议讨论后,再透过原民会和县市乡镇首长联系,南下举办说明会,公开报告勘查结果,并就是否迁村或原地重建进行讨论。

重建会称专业勘查内容客观

不过,灾民却认为,没住过部落的“专家学者”在十天内看完四十四个部落,而未邀世代居住的灾民参与,报告怎令灾民信服?要求纳入居民、耆老代表,重新勘查!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台湾原社社长汪明辉已另邀师生、原民团体,拟妥部落安全自主调查表,串联各部落自行鉴定,盼扭转迁村政策。

原民会主委孙大川上周已察觉勘查团队没灾民代表,要求后续行程应会同居民参与。孙大川说,勘查不应只着重“科学”,须顾及居民的“情感”,尊重族人智慧。他说,自己居住的台东卑南族下宾朗部落,曾因洪水、瘟疫迁徙,迁村是重大的事,经鸟占、梦占、巫师占卜及传统仪式,相当慎重。

但陈振川强调,勘查方向以地质环境安全性为主,未探讨到部落文化、生活经验,将先把勘查结果让灾民知道,再展开沟通。

陈振川说,地质勘查属于专业领域,例如国土资源、地质、限制发展区、过去崩塌纪录和水文资料,这些数据都需要学者专家研判,他相信报告会相当客观。对是否重做报告,他形容这就像病人不听医生的专业判断,硬要自己乱吃药,来做为回应。

原民团体批不了解部落文化

不过,台湾原住民族学院促进会秘书长金惠雯直指,勘查小组成员大都是建筑、工程背景,对部落生活经验、文化所知匮乏,“重建不是硬把原住民搬到平地、给他一间房子就了事!”

南方部落重建联盟总召阿布 说,重建会何时何地勘查,居民一无所知,联盟要求公布名单及勘查结果,要求重建会邀各部落三至五名代表,重勘山势、溪流和土壤。

“台北汐止淹水,不代表全台北都不能住!”阿布 强调,耆老若认为不能住,一定会带族人移动,政府只需帮忙修路、恢复水电及通讯。她并指,重建会只找乡长、村长,但两者也是听命中央行事的“官员”,不能代表灾民意见。

马:国军营舍做为防灾安置之用

〔记者施晓光、林毅璋/台北报导〕马英九总统昨天在国民党“立法行政部门议事运作研讨会”上,对防灾、救灾及灾后重建问题指出,面对可以预测的天然灾害,最好办法就是走避;未来灾防系统在发布台风陆上警报时,消防、警察、国军即进驻警戒区,一旦有状况,立即将民众撤到国军营舍,以后国军营舍将做防灾安置之用。

至于内政部长江宜桦主张行政院下设“灾害防救办公室”,不仅学者认为没有必要,监委钱林慧君昨也指出,政府应实际针对各项灾害去做演习,准备剧本远比设立救灾幕僚机构重要。

曾任研考会主委的政大公行系教授施能杰认为,设立“灾害防救办公室”在政治上的宣示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目的只是告诉民众“政府有在做事”,行政院可考虑派任一位政务委员专职担任灾防会主委,直接向总统报告、负责;现行体制不是问题,首要之务是灾防会必须提升效能,并加强与地方救灾单位的沟通。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