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论的经营者

绩优企业VS绩忧公司(5)

许珉九

人气 1
标签:

知识与经验会变成毒药,认知会成为病灶,可能断送公司的前途与发展。经济学家凯恩斯(J. M. Keynes)曾批评:“人们宁可接受明白的错误,而不要含糊的正确。”

这是警告对于知识和资讯的过度依赖与偏见,稍有不慎便会让人们陷入险境当中。

因此,经营者不要执著于知识的片段,应努力培养可以展望整体的眼光。尤其经营者不要从大量知识或资讯内容去发掘问题,而要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掌握问题发生的原因,培养寻求解决方法的眼光,以及建立有系统的方法论。

也就是说,应该比别人先了解问题,像抽丝剥茧般探讨问题症结所在,培养可以根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营者虽然认为学者们所提出的意见既理论又抽像,对于实际经营没有多大帮助,却有必要学习从现实问题中做出假设,寻找问题症结所在,并能印证假设的方法论。

特别是对不需深思熟虑就以经营理论或最佳实践之名,声称适用于实际经营的各种理论,也应该深入探讨“何时适用?何时不适用?为何适用?为何不适用?”

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便能有效解决公司现有问题。当然,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就可以在组织内具体实践。

运用这样的经验与方法论,在组织内具体实施时,即使组织中发生新问题或遇到不熟悉的问题,就可以快速掌握问题的根本原因,寻找出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增。

企业会失败或无法持续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疏忽了像这样的根本学习。倘若怠惰于这样的学习,纵使常发生的老问题不难解决,然而面对生疏的问题时,便会跌跌撞撞不知所措,因而丧失良机,不然就是因应错误,却正好又把事情给搞砸。

要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

经营不善企业的经营者拚命埋首于自我学习当中,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牢记着“知识就是力量,要懂很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司至今无法突破困境而原地踏步,都是有原因的。”若有这样的想法,就无法解决问题。

像这样绞尽脑汁迫切学习的积忧公司经营者想大肆搜集大量资讯,深植于脑海中,因此订阅各种报章杂志,只要有空就上网搜寻,购买所有最新出版的商业管理书籍或研究报告堆置办公桌前。

还有,要是没有和许多人见面,聆听全球时事发展趋势的话,就会忐忑不安,感到浑身不对劲。

然而,这些公司的经营者却是以自己个人观点(perspective)来看这个现实世界,并不具备筛选大量资讯准则的滤镜(screen filter),无法萃取出真正重要的部分,甚至还因为无法整理互相矛盾的资讯而做出盲从的决定,结果还是落后他人一步。

反之,绩优企业经营者会筛选资讯后再搜集资料,尤其是这些经营者为了萃取各相关领域的重要资讯,会依赖亲信或相关领域专家,着重培养自身洞察世界的眼光:

诸如深入了解构成国家、社会与文化根基的基本思想意识,或是人类的本性、特定国家及文化的基本思考方式等,以从中培养领导事业的未来趋势、决策的基准与经营策略的基本方向等独到的眼光。因此,这些经营者喜欢研究所谓的超经典议题(super text)。

我们看到两者截然不同之处:经营不善的穷公司经营者从堆积如山的资讯和资料中,为“探勘(mining)具有意义的资讯”而费尽心思;反之,绩优企业的经营者则是采取从整体世界观上来阅读线索(reading clue)的方法。

绩优企业的经营者从自己阅读的线索中寻求具体答案时,会着重在不是自己直接寻找答案,而是透过询问方式提示方向,尽量让员工去寻求解决方案。对于最高经营者来说,每一个具体的资讯都很重要,但要确立决定如何整合全体并赋予意义的正确眼光则更为重要。

如果资讯与知识无法依照经营者精准的眼光,加以精致调制的话,那也只不过是既花大钱又无功效的纸老虎罢了。

如果你真的是贫穷公司经营者的话,请试着远离每天手中的报张杂志两个星期、试着一天只看一次电视新闻,每天见面聊天的朋友数量也请减半。

试着阅读经典或畅销书籍,并增加独自深入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是真正贫穷公司经营者的话,那么任何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虽然跟朋友们相聚时,可能会因为聊天话题不足而感到不便,但这可以让你的头脑变得清新,也将能获得专注于公司发展的力量。

请将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谨记在脑海中。@待续…

摘 自 《从亏钱到赚钱:绩忧与绩优企业的差别!》 宝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100天成为业务高手(9)
财报利多激励 欧股收红
企业财报利多助涨 美股再创今年新高
加拿大一省份辅导协助企业移民落地生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