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 清代中期,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八怪,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八怪”并不限于8个人,而是代表了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灵,作品多写梅、兰、竹、石,善用泼墨写意,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和炽热的感情,形式也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富有新意。主要画家有金农、黄慎、汪士慎、李鳝、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以及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人。他们多取梅、兰、竹、菊和山石、野花、蔬果为题材,以寓意手法比拟清高的人品、孤傲的性格、野逸的志趣,使作品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和激荡难平的情愫。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湖北春夏阴雨过多,入夏后大雨兼旬,连宵达旦,竟无半日晴天,以致江湖并涨,低洼田地均被漫淹。时长江上游川、湘、豫、陕之水汇归江汉,而下游江西、安徽等省也由于受灾水位抬高,因而洪水泛滥江岸,汪洋一片,湖河不分。
雍正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冷面王【一】
纵观历史,是人主宰着人类的命运,还是苍天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康熙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清之最【二】
清官轶事录:“半鸭知县”于成龙
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操守正直,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在生活上安于清贫。有次他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知县见身边无甚东西可送,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在归途中充饥。消息流入市井,百姓因之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世人又誉之为“于青菜”。人物
康熙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清之最
顺治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多愁善感
天聪汗.崇德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深谋远虑
谢清高,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程乡(今梅县)金盘堡。谢18岁(1783年)起就跟随外轮出洋,在各地漂泊了十四年,到过许多国家、岛屿等,耳闻目睹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他学习外国语言,访问各岛屿、城寨、风土人情和事物,为他从事航海事业打下了极其坚固的基础。 姓氏名人
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孝贤皇后的内侄。福康安在兄弟中功勋最为卓著,地位最为显赫。他从19岁开始戎马生涯,一生转战南北,经历了无数战斗,百战百胜,是乾隆朝叱诧风云的大将。 历史人物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她是孝庄文皇后的姑姑,也是清太宗时期的正宫皇后。为人贤德,曾抚养多尔衮兄弟长大。
  概括起来,康乾盛世有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久安、国家强大、文化昌盛等特征。具体如下: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皇帝大婚 皇帝大婚程序非常复杂,首先总管太监到皇后家中奏请皇后梳洗打扮,然后请皇后拿上两个苹果,亲王福晋为皇后披上盖头,把御笔龙字和金如意放在轿中,并送皇后上轿。喜轿由十六人抬着,一路走正门直抬到乾清宫,亲王福晋扶皇后下轿,接过苹果,将装有珠宝金银、米谷的宝瓶交给皇后,并扶皇后跨过火盆,取红红火火之意。然后穿过交太殿,直奔坤宁宫,坤宁宫门口放有两个马鞍,马鞍下是皇后从娘家带来的苹果,皇后从上面迈过,取平平安安之意。进入坤宁宫后,皇后将宝瓶交给亲王福晋,福晋将宝瓶放在喜床上,这时皇帝为皇后掀去盖头,帝后面对面坐在炕上,宫女捧上子孙饽饽(小馒头)放在帝后中间的小桌上,请皇后食用。然后福晋、命妇、宫女为皇后换朝服。换罢,宫女端上酒宴,洞房外侍卫中的夫妻唱起《交祝歌》,帝后共饮交杯酒。宫女再为皇后换上龙凤长袍。入夜,帝后吃完长寿面,步入红帷,共度良宵。
关于香妃的传说,如此纷纭复杂,那么,历史上真正的香妃究竟怎样呢?以现在一般公认的观点,香妃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容妃,他是新疆伊斯兰教上层和卓家族的后裔。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发动叛乱,香妃的叔叔额色尹及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叛。次年,香妃随图尔都进京,入宫并被封为“和贵人”,在宫中的身份列为主位。从香妃的经历来看,他无疑是乾隆较宠爱的一个妃子。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3岁丧母,由乳母费氏抚养长大。少时读书于江苏仪征,20岁学填词,26岁设塾教学,业余时间研究诗文书画。他生活十分清苦。开始以卖画为生。他中秀才后,到1732年(雍正1O年)40岁才中举人,到1736年(乾隆元年)44岁考取进土。先后当了山东范县、潍县知县,12年的官场生涯,使他目睹当时社会许多黑暗,他的一些施政措施,遭到豪绅的排斥,终在1753年(乾隆18年)去职。
  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木雕艺术是中国民族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据说原始社会就有木雕艺术品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木雕艺术得到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完美。而明清时期的木雕作品多以民间生活习俗,以及历史神话故事为题材,也出现了许多木雕艺人。
寿山,位于福州市北郊,出产质地温润,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寿山石,寿山石雕就取材于寿山石,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自南北朝起,就有了寿山石文化,“寿山石猪”就是从福州出土,是南朝随葬品。到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福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寿山石雕艺人,潘玉茂和林谦培就是其中之一。
清代名臣的第一期,本来想留给三朝元老,明史主编者,亲身参与缔造康雍乾盛世,一生为官清廉的老臣张廷玉的,但傅恒的的光辉也并不亚于张廷玉。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乾隆帝清楚地意识到,服饰是承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治理论,而不必是外观形式,方能传国长久。乾隆朝制定详细的冠服制度,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愆”。
《满文老档》是清初最早用老满文、新满文、蒙古文写成的官修历史。书申 比较详实地记载了满族源流和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丁末年(万历 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到清太宗皇太极崇德丙子年(1636 年)的重大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以及当时满族与朝鲜、蒙古、明 朝等往来文书,是清朝前期社会的原始记录。内缺天命七年后半 和天聪七、八、九年部分,全书共40册,180卷(太祖八十一卷, 太宗九十九卷),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展示了满族人民从分散到统广,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文笔生动、细腻,赋予哲理。远较《清实录》等书为详实。对研究满族早期社会历史和中国东北的历史、地理都有着很高的价值,在世界上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
清代的前期,景德镇的瓷业与明代一样,代表着时代的高水平,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景德镇瓷业的鼎盛时期,镇内人口逾十万,瓷业发达,商贾如云,有“绝妙花瓷动四方,半里长街半窑户”之说。当时的瓷业工艺达全国最高水平,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古彩、粉彩、珐琅彩和各种名贵色釉。造型精巧、装饰绚丽、瓷质莹润,着三者兼备,构成了康雍乾三朝的辉煌成就。
大清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67岁时病死在南京两江总督任上,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勤政廉洁,无私无畏,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清朝是中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乾隆帝亦属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识到,是承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论,而不必是外观形式,方能传国长久。乾隆朝制定详细的冠服制度,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愆”。
相传清朝皇帝乾隆微服私访,走到一片红高粱地边,见到红高粱正是开花晒米的季节,长势喜人,皇帝一时高兴,便顺手折了一支拿在手里欣赏。正在高兴之时,被农村一位老太太碰见,老太太毫不客气的说...
清代,天灾更为频繁。据资科统计,清代各种天灾的次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历史学家常常把清代分为两段:1644年至1840年是清代盛世;1840年至1911年是清代衰世。令人回味的是,清代几次大灾.如大旱灾、大洪灾、大蝗灾、大地震等都发生在1840年以后。它恰恰再次证明:天灾同特定的政治、经济互为因果。
清代文坛巨子金圣叹对清朝大兴文字狱极为愤慨,他奔走呼叫“孔夫子死了”,并带领学生去哭孔庙,表示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