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寿山石雕名艺人

晓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寿山,位于福州市北郊,出产质地温润,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寿山石,寿山石雕就取材于寿山石,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自南北朝起,就有了寿山石文化,“寿山石猪”就是从福州出土,是南朝随葬品。到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福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寿山石雕艺人,潘玉茂和林谦培就是其中之一。

潘玉茂
  
潘玉茂清代同治、光绪间福建寿山石雕名艺人。小名和尚。福建候官县人。居福州西郊凤尾乡。善刻印纽。在继续杨璇、周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和弟弟玉林、玉泉,共同创立了寿山石雕“西门流派”的艺术风格,被尊为西门派鼻祖。西门派主要分布在福州西门总督后一带,以刻制图章为主。潘玉茂喜作深刀雕刻,刀法简练,以尖、圆、推、半圆推刀综合运用,线条垂直匀称,宁静端庄。擅雕印纽、博古、薄意及开丝、雕边等,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林谦培
  
林谦培清代同治、光绪间福建寿山石雕艺人。字继梅。福建候官县人。擅雕刻印纽、博古及圆雕人物,海兽尤为专长。喜以神话、仙佛作题材,具北魏遗风。人物体型微胖,头大身短,衣褶流畅简练,饰以线刻锦纹,须发开丝染墨,画眉点睛,刀路清晰,卷曲纹理,有条不紊,备极传神。在继承杨璇、周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和弟子林元珠开创了寿山石雕“东门流派”艺术风格。林谦培被尊为“东门流派”鼻祖。东门派主要分布在福州东郊,都采石之自然形态雕作人物。晚年积平生得意之作,拓描成谱。

(资料来源: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石雕季逛到下午,可得记得预留一点时间,好前往全台闻名的吉安黄昏市场。出了吉安烟厂向左走,沿着中山路步行约十分钟,一过中华路就是了。
  • 秋高气爽的十月来到台湾花莲县吉安乡,可以探访旧烟厂、漫步新兴花园,从欣赏石雕艺术到遍尝原住民食物,在这块上天造就的好水好地,感染一种与大地共存共荣的原生活力。
  •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今起连续三天举行“寿山石雕专场拍卖”,吸引众多收藏家前往寻宝。据中新社报导,两百六十一件福建寿山石雕拍卖品,估计总值为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其中一件极品“田黄秋韵”,市值达八百多万元人民币。
  • 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四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俱、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 公元9-12世纪柬埔寨吴哥王朝在丛林中创建了辉煌璀灿的“吴哥窟”令人叹为观止的造形结构和石雕工艺,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玛哈陵等,被列为世界七大古迹之一。 而这些古庙没有石灰水泥、没有钉子也没有梁柱这样神奇的建筑,真令人难以相信目前落后贫穷的柬埔寨祖先有这么高度的文明。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