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的《儿时情景》:音乐中的童年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中西雅乐

蒙特威尔第是现代歌剧之父。歌剧虽然在蒙特威尔第之前便已成型,但蒙特威尔第首次确立了歌剧中戏剧性结构的原则、及三部曲式的歌剧咏叹调,他为推动歌剧艺术由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L'Orfeo) ,不仅是当今歌剧舞台最古老、最完整的歌剧,也是近代歌剧的起点。《奥菲欧》在西洋歌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经典名作中的秘密】盛唐艺术的铁三角:唐玄宗、李白、杨贵妃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极具艺术涵养的君王,不但能鉴赏音乐,自己更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有着绝对音感。众多乐曲中,唐玄宗最喜爱出尘飘逸的道家法乐。

莫札特和歌剧《唐.乔凡尼》

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来看,唐璜代表着中产阶级寻求个人自由主义的社会群体。从个人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好色之徒,感觉主义者,也就是完全以个人喜好和感受而行动的人士。他的理念和行为为中产阶级唯物主义者的享乐主义和自由纵欲主义进行了合理化的解释。莫札特的歌剧中,通过唐璜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杀人、玩弄女人、欺骗伪装等剧情,使其代表着欲望、色欲与暴力,象征着莫札特和他的同仁们在社会中所看到的那些腐败和道德沦丧的群体。

严折西自幼随父严工上来沪。他的父亲严工上是中国二十年代著名的老作曲家、中国最早的电影音乐家,同时是电影制作家,制作电影超过百部。严上工是黎锦晖组成“明月音乐会”的最早的成员之一,后来共同推动中华歌剧团。严折西的兄长严个凡都有音乐创作的天赋,其妹严月娴是黎锦晖的歌舞团里的台柱演员。严折西和兄长严个凡因自幼常随父亲在电影公司玩耍、观看电影布景画制作而爱上绘画,都发展成为美术家;同时又都承传严工上的音乐天赋与熏陶,都成了音乐家。

写实歌浮生 犀利白话词人—李隽青

李隽青是以白话歌词书写常民生活的杰出词曲家,他的歌词描绘世象、倾诉心声,深入浅出,鲜明犀利,雅俗共赏。他作的情歌直剖内心、吐露都市常民追求爱情的心声,委婉之情和火热之爱兼融,展现都市新爱情观。

笛是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它历史悠久,在黄帝时期的乐官伶伦曾以竹子作笛吹奏,是目前在文献上发现最早的纪录。

那段歌舞升平的日子──宋朝的乐舞(2)

宋高宗于名堂祭祀天地开始用乐,此时南宋已定都临安府。临安府海外贸易兴盛,遍及五十余国,为当时世界第一大贸易城市,城内各国游客来往不绝,酒肆茶楼、艺场、教坊、夜市兴盛空前,比起北宋时期的汴京城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音乐形式主要已流传于民间,说唱艺人张五牛创“唱赚” 形式的歌曲风靡了整个大江南北。

【经典名作中的秘密】唐朝的音乐学院

唐玄宗十分喜欢音乐,他听说春秋时期宋王修筑练武场墙壁,请来歌唱家在旁演唱,以提高工作效率,便生出了一个念头,想建立一所音乐学校,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梨园”因此成立。

素人歌词家 咏都会民情—陈栋荪

陈栋荪是流行歌曲界的一个异数,虽是业余的词人,却能以素人词家的真声谱出都市之歌、吟咏市民之情。姚敏、李厚襄谱曲、由他作词的歌里,能见到委婉之情与火热之爱两者兼表。

【经典名作中的秘密】唐诗的歌唱大竞赛

文逸飞,边塞诗人,唐诗,歌唱,旗亭画壁

那段歌舞升平的日子──宋朝的乐舞(1)

北宋时期,在大唐盛世之后历经五代十国的纷乱局势,唐代的乐舞已几乎失传,所以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立即恢复太常、鼓吹两署音乐专职机构,并置教坊修正五代的靡乱之音,文舞为《文德》之舞,武舞为《武功》之舞,以十二安为官方乐章,以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意,象征着宋朝崇儒尚文之风。

宁波才子 魂萦旧梦—李厚襄

李厚襄的创作曲很多,而且他也是一个词曲兼擅的音乐家,虽然他以作曲为主,但在作词上功力也很高,词境很有韵味和深度,萦绕情怀让人追忆伤逝;有的歌词则很活泼明朗,展现另一种温暖鼓舞的风格。他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如〈魂萦旧梦〉、〈郎日春日风〉、〈我有一段情〉、〈岷江夜曲〉、〈丁香树下〉、〈恨不钟情在当年〉、〈塞外情歌〉等等,歌词典雅隽永,婉转动人的感情,给人如诗一般的感受,触动人的心绪挑起人追逝的情怀,另外他也写有一些直白的歌词,如〈恨事多〉,轻松的语调带有人生感悟的哲理。

歌坛不倒翁 中国情调融合西洋风—姚敏

姚敏是继黎锦光和陈辛之后中国流行歌曲界最有影响力的词曲作家,他能曲、能词,还能歌,多才多艺,博得“歌坛不倒翁”、一代“歌神”的赞誉。水晶在《流行歌曲沧桑记》提到流行歌曲的三大名家是“状元黎锦光,榜眼陈歌辛,探花姚敏”。

姜夔与歌姬小红

姜夔与歌姬小红,他们一个专精于乐器,一个专精于歌唱,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许不是单纯的男欢女爱,而是彼此成长的伙伴。或许这才是男女的相处之道。

巴洛克歌剧大师──作曲家亨德尔

亨德尔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神剧和为数颇多的管弦乐器作品,被誉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神剧以《弥赛亚》最为闻名,是音乐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管弦乐作品最脍炙人口的是《水上音乐》组曲和《王家烟火》音乐。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是宗教艺术的典范,也是清唱剧巅峰之作。

姜夔的著作《白石道人歌曲》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保存了宋词的音调及唱法,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在这本书收录了十七首姜夔的谱,其中的《暗香》、《疏影》为其代表作。

以笔代剑  蝶舞翩飞桃花源主—陈蝶衣

陈蝶衣(公元1908-2007年)是上海流行歌坛的鸳鸯蝴蝶风格词人,也是其中生命最长、创作生命最长、歌词产量最多的一个,有“词仙”之称。

钢琴奇才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他的钢琴曲独树一帜,交响诗则开拓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的交响曲想像丰富、宗教作品动人心弦且具前瞻性、歌曲也格调甚高。李斯特的论文《论艺术家的处境》对改善音乐家的社会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八闽才子 编导歌浮生绘卷—吴村

吴村的歌词不管是千回百转的,或是明快富丽的,都带着强烈的抒情风格,例如〈秋的怀念〉,《苏三艳史》插曲〈长相思〉,《王宝钏》插曲〈苦菜谣〉,《桃色新闻》插曲〈花一般的梦〉,《孤岛春秋》插曲〈春之舞曲〉,《歌声泪痕》插曲〈何处不相逢〉,《歌儿救母记》插曲〈春风野草〉等等。悲欢离合总是爱,为情欢喜为情忧!

幸福的古典音乐家──孟德尔颂

孟德尔颂是德国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德尔颂是难得的全能型天才,在短短38年的一生中创作极为丰富、技法高超,在世时就被称为当时作曲家中的第一人。彪罗曾称他为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 舒曼、白辽士、李斯特等浪漫派大师均给予孟德尔颂作品极高的评价。

愁城侠客 江南才子—范烟桥

范烟桥作词的电影歌曲有《西厢记》插曲〈拷红〉、〈花好月圆〉,《恼人春色》插曲〈钟山春〉、〈天长地久〉,《李三娘》主题歌〈梦断关山〉、插曲〈春风秋雨〉,《长相思》主题歌〈燕燕于飞〉及插曲〈夜上海〉、〈花样的年华〉、〈星心相印〉、〈黄叶舞秋风〉和〈凯旋歌〉等。

电影歌曲‧鸳鸯蝴蝶情词新乡

在一九1930、1940年代中涉足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除了曲词兼擅的音乐师匠之外,有一派旧派小说文人。从晚清以后到民初流行的通俗文学小说,章回小说体裁,亦文亦俗,常见典丽骈文,主题内涵以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线。这些才子佳人之类通俗文学被当时的“新文学”运动者批判为“鸳鸯蝴蝶派”。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是继巴赫之后的第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他集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等于一身,是音乐史上多产的作曲家之一。

心怀生民 才华灼灼歌仙—陈歌辛

陈歌辛是早年上海流行歌曲界最令人瞩目的一颗星,是个天才型的作曲家、作词家,他短短一生一心投入音乐,也是在四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歌坛树立标竿的经典人物。在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坛陈歌辛的声名和歌王黎锦光相埒,实力在伯仲之间,两人是中国流行音乐第一阶段成熟期的双峰。

流行歌坛歌王 破晓锦光舞春风—黎锦光

中国1940年代著名音乐家黎锦光创作200首流行歌曲,〈夜来香〉最为出名。明星演唱,家喻户晓。多首名曲至今为人深爱,他完美演绎中国人的感情方式,压倒那些喊打喊杀的红歌党曲。

才情才艺 民谣曲艺流芳—严华

从1932年到1940年,严华灌录了不少唱片。当时的流行歌坛中,男歌星独唱不流行,故严华除少数独唱曲外,先后与当时当红的流行女歌星王人美、周璇、白虹、龚秋霞、李丽华等合作演唱。因严华曾主唱富有民歌风味的〈桃花江〉,主演歌舞剧〈桃花太子〉,加上他俊美的小生外表,博得“桃花太子”的称号。从1932年到1940年,严华灌录了不少唱片。当时的流行歌坛中,男歌星独唱不流行,故严华除少数独唱曲外,先后与当时当红的流行女歌星王人美、周璇、白虹、龚秋霞、李丽华等合作演唱。因严华曾主唱富有民歌风味的〈桃花江〉,主演歌舞剧〈桃花太子〉,加上他俊美的小生外表,博得“桃花太子”的称号。

黎锦晖‧民间曲调开拓新章 引航流行歌曲(2)

黎锦晖有培养栽培人才、塑造歌星影星的理想和才能,当年的流行歌曲明星及电影明星,如:王人美、周璇、严华、黎锦光、黎明晖、黎莉莉、白虹、陈燕燕等等,都是明月歌舞团培养出来的,构成了上海流行夜空的“星图”。

黎锦晖‧民间曲调开拓新章  流行歌曲引航(1)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是中国近代国语教育学家,在推行国语教育中,运用了音乐、歌曲、戏剧的元素,自编教材并且组织团队推广演示。后来,因缘际会,推动平民音乐、歌舞表演又成了他青壮期的主要生涯。

古代的声乐大师(二)

中国人都知道形容音乐感染力的一个成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说的是战国时期民间歌唱家韩娥的故事:韩娥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娥唱完后一连三天之内,人们还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以为她还没走呢。

上海流行歌曲风貌:都市弄堂曲 浮生之歌

今日一般人对1930、1940年代上海流行歌曲可能封存着鸳鸯蝴蝶、儿女情长的印象。的确,以爱情为主调的“桃花派”歌曲的情调符合当代上海都市常民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成了上海流行歌曲最大的一支,然而,如果打开上海流行歌曲的歌匣,就会发现它的内涵丰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鸳鸯蝴蝶、儿女情长所能涵盖。

共有约 59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