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趣谈

传统文化趣谈:十二平均律的最早发现

2019年10月12日,享誉全球的神韵交响乐团连续第八年莅临纽约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为观众带来两场东西方音乐合璧的演出。(戴兵/大纪元)
2019年10月12日,享誉全球的神韵交响乐团连续第八年莅临纽约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为观众带来两场东西方音乐合璧的演出。(戴兵/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29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十二平均律就是把一个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半音音阶的律制,在交响乐和键盘乐器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辉煌西方音乐殿堂的基石之一。现代的钢琴也是以十二平均律来调律定音的。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更是完美地诠释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和转调的完美,被誉为钢琴文献的旧约圣经。其实十二平均律的确立最早是来自中国,很可能是通过东西文化的交流传到了西方,被西方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呢。

(伶伦作律)

仔细说来,其实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就有了十二音阶了(十二律吕)。《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昔黄帝令伶伦(注:伶伦是黄帝的乐官)作为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注:荣将为黄帝的大臣)铸十二钟,以施英韶(注:英韶指华美的音乐)……命之曰《咸池》”讲的就是黄帝命伶伦作音律,伶伦依据凤凰的鸣叫声制作出十二根竹笛子,完成了十二律吕;又和荣将一起铸造了十二个大钟,用以和谐音律,展现华美的上古音乐《咸池》的故事。

而在历史文献中,最早详细记录求律方法的是春秋时期的《管子》,管仲(管子)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且精通音乐。他所记载的求律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根据“三分损益法”得来的十二律就是“三分损益法十二律”。而西方最早使用类似方法求律的是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比管仲晚了一百四十多年。

关于十二律吕的名称,在今天看来这些名字非常诘屈聱牙了,其实它们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哲理呢。按照《国语·周语下》记载:十二律吕分为六阴律、六阳律。阳律称为“律”,阴律称为“吕”。六律为“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明 朱载堉《乐律全书》十二平均律正律管)

按《礼记·月令》记载,十二律吕对应着十二个月份:“孟春之月,律中太簇……”“孟春”就是一月份,对应的音律是“太簇”。“太簇”也作“大簇”取万物簇生之意,这个时节,阳气萌发,东风化解了寒冷,冬眠的动物也开始活动,鱼儿游到冰面下,鸿雁从南方飞回来了。接下来二月份是“仲春之月,律中夹钟”,依次到“季冬之月,律中大吕”,“季冬之月”——十二月。而如果将对应十二律的每个律管中以葭灰(芦苇灰)填实,当某个月份来临时,与之相对应的律管中的葭灰就会飞动起来,叫做“吹灰”。真可谓“圣人作乐以应天”,音乐和天地相合,律管也可探测时令节气的变化,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既然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那理想的音律应该是循环一次能够完美地回到高一个八度的主音上,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但是几千年来,东西方的各种音律的方法都无法解决这个基本的问题。直到明朝的皇族王子朱载堉,在他的《新法密律》中提出的十二平均律才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音律无法复原的基本问题。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他用八十一档的大算盘,计算出半音之间的音频比例,精确到小数点后面24位,令人叹为观止。朱载堉本身是位文理精通的奇才,融会贯通天文、历法、数学、舞蹈及乐理等领域,被称为“东方艺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研几探赜的路上,悟到大道至简至易的道理,“以浅近之辞,发挥高深之理,以幽微之数,研究迂阔之学,得其精而忘其粗。”

后来,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很可能是被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从中国传到了欧洲。现在的西方音乐体系,正是以此为最重要的定律基准之一。真可谓天下世事一盘棋,当中国戏曲杂艺百出的时候,西方也跨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一批震古铄今的古典音乐之天才巨匠,西方音乐开始走向顶峰,从为宫廷和舞蹈演奏音乐助兴开始,专门演奏交响乐曲的管弦乐团日渐发展完善。

(明 朱载堉《乐律全书》12弦十二平均律准)

时光荏苒,几百年后的今天,神韵艺术团交响乐团植根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融合东西方正统音乐的精髓,以西方管弦乐为基奠烘托中国乐器的特色,以古老中国音乐的旋律韵味为基础,用西方管弦乐来表现神韵所需要的效果。很多观看过神韵交响乐演出的观众都说:“神韵正开创着古典音乐的新纪元!”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 第一乐章(非常热情的快板)充满力量和柔美,同时有着强烈的音乐对比与强度。在曲式结构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创新手法也为后来的音乐流派奠定了基础。音乐开始立即进入的小提琴独奏、提前写好而非即兴演奏的华彩,以及乐章间的紧密连接以致观众几乎无法鼓掌⋯⋯这些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很新奇的体验。
  • 第一乐章,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如梦似幻,极具张力的色彩变化,犹如置身一场冒险,游历神秘与狂喜,尽览沉郁与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绚烂的终局。此曲充满了布拉姆斯的创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风与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为音乐长河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品。
  • 这首完成于1877年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专门为大提琴和交响乐团所作。在当时的音乐界,音乐家们的品味早已从古典时期对精致和规范的追求转为浪漫时期对激情和戏剧性的渴望。
  • 这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作曲家晚年时的作品。德沃夏克当时正任职于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尽管作曲家创作了非常多的曲目,他的好友, 大提琴家哈努斯·维翰也曾多次委托他为大提琴创作协奏曲,但作曲家一直对乐器的独奏能力持保留态度。直到1894年三月,德沃夏克的同事维克特·赫伯与纽约爱乐首演了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才深深打动了作曲家的心,使其终于决定为大提琴谱写协奏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