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郑国因为想发兵侵略宋国,最后竟导致晋、齐、宋等国联合起来,共同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自知兵力薄弱,根本无法抵挡晋、宋等十二国的围攻。于是......
季路问如何侍奉鬼神。孔子说:“还没能好好侍奉人,如何能侍奉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还没弄清楚生,如何知道死呢?”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苏秦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纵横家,他向秦惠王游说连横政策。秦惠王说:“寡人听说,鸟的羽毛长的不够丰满是不可以高飞;国家的法令不够完备是不可以施行刑罚;君王的道德若不被推崇,就不能役使百姓;政策教化若无法顺利推展,就不能再交托大臣其它任务。现在先生不远千里到秦国给我建言,将来我会好好考虑的。”
还没看清真相之前,不可随意乱讲;还没了解清楚之前,不可随便传播。不该做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随便答应,做或不做都是错。凡是说话,要慎重考虑且态度从容;不可太急太快,不可模糊不清。听到别人说长道短;跟自己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shown)鲁国当政者要改建储藏财货的国库。闵子骞说:“完全按照旧例行事,好不好?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平常不太说话,一开口就得体且切中要点。”
陈成子犯上杀了齐简公。孔子沐浴之后上朝觐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犯上把他的君主杀了,请您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家大夫吧!”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话,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耳提面命”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首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变而来,即在耳边提醒,当面告诫;用来比喻殷切热心的教诲。
《史记》作者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有感而发说:汲、郑二位贤能之人在汉初都位居高官,受到众人敬畏,每日上门逢迎奉承的人络绎不绝。但因为他们正直的个性不容于官场,后来都丢官失去权势,连生活都陷入困境,而此时,往日的宾客也就消失无影无踪。
将要进门时,先问明谁在里面;将要登入大厅时,必须提高声音向人打招呼。别人问你是谁,要回答自己的名字;只回答“我”,别人不清楚。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先明讲,请求借用;如果没征求同意,擅自拿走就是偷。借用别人的东西,用完要赶紧归还;别人向我借东西,如果我有就不要吝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龄稍微大于你们,就不跟我说了。你们平日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将如何做呢?”
做事情不要急促,太急促了,发生错误的机会就多;不要害怕困难,也不要轻视忽略不以为意。容易打架闹事的场所,绝对不要接近;不正当的或偏邪的思想与行为,也绝对不要去打听或询问。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孔子说:“颜回的德行已接近完善,然而常常贫困。端本赐没有随其自然、听天由命,他去做买卖,预测行情,却常常猜中。”
穿衣服需注重整齐清洁,不必讲究昂贵、华丽;穿着应该先考虑自己的身份及出席的场合,然后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情况。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挑食;三餐要适可而止,不要暴饮暴食。年轻人不要喝酒,因为喝醉酒会胡言乱语、丑态百出。
鲁哀公问:“那么,怎样侍奉神呢?”孔子说:“依据礼仪顺应天时。民众见到君王以礼敬神就会上下帮助,互相帮助就会快乐,快乐就没有了忧愁,这样就会减少对君王的怨恨而不会作乱了。祭祀之礼要合乎四季,四个孟月,四个季月,祭献五牲,祭献五谷,只要仪式十分符合规定就一定与时节相适应,我不知道这是否就可以免于灾祸了。”
子贡问怎么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当政者。”
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套百年前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震惊之余,颇感惭愧!想不到自夸“站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在教育上竟落后于我们的前辈——至少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可以这样说。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好的内在实质就行了,还要外表的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大夫您这么谈论君子!说话当慎重,不可失言。内在的实质就如同是外表的文采,外表的文采就如同是内在的实质。去掉斑纹的虎豹的皮,就如同是去掉毛的狗羊的皮。”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把国号改为“新”。王莽施行改革政策,但烦苛的政令却让人民生活更困苦,也导致天下许多人起兵反对,并拥立刘玄为更始皇帝。王莽去世后,刘秀在邯郸一战,大败莽军,还杀了自称天子的王郎。刘玄见刘秀接连立下大功,就封他为萧王。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子曰:“君子易事(1)而难说(2)也。说之(3)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4)人也,器之(5)。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6)焉。”(《论语·子路第十三》)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范雎(1)曰:“汝罪有几?”曰:“擢(2)贾(3)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
子曰:“君子泰(1)而不骄(2),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第十三》)
重耳为了报答楚庄王及实现自己的诺言,就下令全军往后撤退九十里,一直退到城濮才停止。从此人们就将“辟君三舍”引申为“退避三舍”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对人容忍让步,不和人相争。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