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
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3),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4)。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孔子说:“做得过度就如同是做得不足,都不适中。”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曾子说:“父母去世了,要谨慎的办好丧礼,表达自己的哀痛,追念久远的祖先,要诚心恭敬的祭祀,这样,百姓的道德风貌就日趋敦厚纯朴了。”
樊迟问怎样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人伦合宜的道义,对鬼神要心存敬畏,但又不生邪念去招引追求,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于劳苦难事,做在人家前面,对于结果收获,得在人家后面,这就可以说是仁了。”
父母亲有了过错,要好好规劝使他们改正,自己要和颜悦色,声音柔和;父母不听劝告,要等到他们高兴时再规劝,还不行就哭泣哀求,就算被打也毫无怨言。
春秋时代,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逃往齐国。齐景公问他:“你还这么年轻,就把国家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智宣子将要立瑶为后嗣,智果说:“智瑶不如智宵。”宣子说:“智宵残忍。”智果说:“智宵残忍表现在外面,智瑶的残忍在内心。心地残忍能败国,外表残忍不害事。
奇人异相,中国古代许多的帝王、圣贤,他们的五官、长相奇特和常人大不相同。除了尧的八彩眉毛、舜的重瞳眼睛、大禹的三穴耳朵、商汤的长手臂之外,据古籍上记载,周文王有龙一样高耸的额头、虎一般的宽肩;至圣先师孔子的头顶凹陷;周公的手极软,能反转拿东西。这些古代圣贤不但形象奇特,而且品格高尚,为人所敬重。
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勉人精进不懈。不论在进德或修业之事上都该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否则,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终究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众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那还要再增加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还要再增加什么?”孔子说:“教化他们。”
和善人来往,就好像进入种满香草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闻不出香气,这是因为被香气同化了,品德受薰染而变得高尚;与恶人交往,就如同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出臭味,被臭味同化了,人也因此同样变坏了。
父母所喜欢的事物或行为,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做到;父母所讨厌的事物或行为,子女要谨慎的为他们排除,小心改正。
事情虽然细小,不可不禀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有亏做人子女的本分。物品虽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占为己有,会使父母亲感到羞愧、伤心。
中秋夜的月色明亮,唐明皇曾到月宫中游玩;九月重阳节日,高处风大,孟嘉登龙山,被山风吹落了帽子。
冬天要为父母温席,夏天要为父母凉席;早晨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帮父母弄好床被。外出要禀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变。
春社、秋社那天,家家户户以鸡猪祭祀土地神,宴请宾客,并且饮用可以治耳聋的社日酒;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们都对着月亮穿七巧针,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技巧。
父母有事叫唤时,我们要马上回答,不可拖延;父母吩咐做事,我们应立刻行动,不可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必须恭敬聆听,牢记在心;父母指责纠正我们的过错,我们必须顺从接受,坦承错误,不可顶嘴争辩,掩饰过错。
《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道德启蒙读物,许多州县把它定为儿童启蒙课本。作者李毓秀也因为撰写《弟子规》,死后被供奉于山西绛州先贤祠。
西汉时,韩安国担任中大夫,相当受梁孝王的器重,后来却因犯法而被拘禁在蒙地的监狱中。当时的狱吏田甲对他百般羞辱,韩安国非常愤怒,对田甲说:“已经熄灭的灰烬,难道不会再有燃烧起来的一天吗?”意思是说表明自己只是一时的落难,终究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然而田甲却回答说:“如果死灰再度复燃的话,那我就撒尿把它熄灭。”
邹忌(1)修(2)八尺有余,身体昳丽(3)。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4)美?”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在秦国灭了韩国后,张良就想用全部家产寻找谋刺秦王的勇士,为韩国报仇,甚至他的弟弟死了都不厚葬。这是因为从张良的祖父到父亲,都当宰相,共辅佐过五个韩国国君。
孔子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的坚贞,在所有的草木中是最后凋谢的。”
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第九》)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1)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2)自辱焉。” (《论语·颜渊第十二》)
范雎(1)曰:“汝罪有几?”曰:“擢(2)贾(3)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在《列子》中有一则寓言故事:从前在杞国有个人,成天担忧着天会下塌,地会崩裂,到那时他就无所寄托了,于是每天睡不着,也吃不下。
孔子想要搬到东方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
太宰问子贡说:“你们老师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不然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