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三大誤區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
誤區一:在國內學英文不如出國后再學   
  不少人認為,學英文最好是出國再學,因為那里有很好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氛圍。其實不然,出國的花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耗資從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再加上一個人還要面對陌生環境,壓力可想而知。往往此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若干中國學生聚在一起,互相壯膽打气,語言環境可想而知,學習的效果自然不佳。這樣,還不如先在國內好好補習,不僅能夠將一大筆不必要支出的學費節省下來,還可以加強對考試的准備,對將來适應生活都會大有幫助。
  誤區二:托福、GRE總分越高越好   
  在不少國內學生看來,托福的成績越高越好。但是,托福考了600分以上,在美國上課時听不懂,不敢發言的大有人在,許多美國教授對此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因此,在他們看來,托福成績再高并不等于英文有多好。所以越來越多的學校都要求申請者加試托福作文,或進行口語測驗。   
  但是對于國內學生來說,要出國,考托福和GRE是必須邁過的兩道關卡。如何考高分呢?其實托福想考高分并不十分困難,畢竟考題類型有限。多听多做,必定會有一番收獲。托福听力考試中考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語,情景多是赴美后必定會遇上的,如圖書館借書、餐館點菜等,准備起來并不困難。在閱讀考試的准備中,平時多看一些文章,多練習一些解題技巧,成績自然會有提高。
  GRE和托福一樣,多做題多練習,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分數。在國內,GRE的總分通常被國內同學視為成績高低的指標,事實上,美國教授通常看重的是各單項(听力、詞匯、閱讀)成績所占的百分比,而不是絕對分數,三項考試成績的總分更不是重點。百分比是根据那次所有參加考試的人的成績計算出來的,更具有可比性。例如,你其中一項考試成績的百分比達到了90%,就表示你的考試成績要比參加了這科考試的90%的人高。而美國一流學校的錄取標准通常是三項中至少要有一項超過90%。
  誤區三:寫推荐信的人職位越高越好   
  一般說來,美國教授非常看重推荐信,甚至有少數人認為推荐信可能是所有申請文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因此,為你寫推荐信的教授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國內學生通常認為,寫推荐信的人官銜乃至職位越大越好,一般都是找系主任、院長甚至校長,其實不然,美國學校通常不看頭銜、職位,而在乎他們的研究業績和學術地位。寫推荐信的教授最好有博士學位,且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文章。
  如果你申請的學校正好是推荐人的母校或推荐人認識該校的教授,也會大有幫助。此外,推荐信的內容最好不要寫太多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經驗以及個人性格和愛好,畢竟到美國是以做學問為主,因此美國教授更希望在信中看到你有沒有做研究的能力。如果你在某位教授的課目中寫過不錯的論文,或參与過研究計划,或擔任過研究助理,則一定要在信中詳述。


    相關文章
    

  • 金庸直言不喜歡四种文風 (1/9/2001)    
  • 中國土地負荷已接近超載力极限 (10/31/2000)    
  • 檢方:暫不傳喚或通緝朱婉清 (10/18/2000)
  • 相關新聞
    金庸直言不喜歡四种文風
    如何引導孩子遠離屏幕?7孩父親分享妙招
    SpaceX發射新衛星追蹤太陽風暴 開啓新篇章
    拜登邊境限制措施奏效 越境人數下降4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