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志發表專文贊譽中國古生物研究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科學》雜志對中國古生物研究的贊賞文章。下面是報道全文。

2001年1月12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在新聞焦點專欄共發表五篇由《科學》雜志記者和我國記者合寫的系列文章,全面介紹了我國古生物學研究的歷史、熱點和現狀。在這些文章中,他們對我國古生物學學術机构,尤其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与古人類研究所和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近年來所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我國科學家所發現和研究的精美化石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史書增添了許多新的篇章。同時,他們還認為中國古生物學研究在度過了一段長期艱難的曲折后,現在已經步入了一個嶄新的蓬勃發展的階段。

文章認為,中國古生物學界所取得的成就應歸功于中國政府對科學投入的增加,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對古生物學研究的重點支持以及采取的各种積极的吸引海內外优秀人才的政策和舉措,這些措施為古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研究基礎。該雜志在全面介紹了我國古生物學研究的現狀時,也客觀地指出了我國古生物學研究如要保存目前的發展勢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例如化石的亂采亂挖和非法倒賣走私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古生物學家的野外工作還經常受到各种干扰,國家還應該從法律和政策的多种角度給科學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人才的培養也變得越來越嚴峻。由于在大學中古生物學專業已被取消,古生物學研究生來源出現斷檔。

根据調查,擁有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古脊椎動物与古人類研究所為了我國古生物學研究的持續發展,加大了研究生的培養力度,也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得了特殊人才培養基金,但今年報考該所博士研究生的考生仍非常少。該所領導熱忱希望有志于”脊椎動物和人類起源、演化”研究的生物學、地質學、地理學或考古學的碩士研究生和科研人才踊躍報考該所的博士研究生,他們將按照考生原來的學科領域設置考題,也將為博士生提供研究助理津貼。

据悉,近些年來我國古生物學家取得了一系列國際上領先的科學發現和科研成果,僅在國際著名的科學刊物《自然》和《科學》上就發表了几十篇論文,成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在這兩种刊物上發表論文最多的一個學科,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為國家贏得了榮譽。其中,遼宁朝陽早期鳥類和帶羽毛恐龍化石的研究被該雜志認為為古生物學中爭論最為激烈的鳥類起源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証据,而云南澄江動物群的研究則將脊椎動物許多重要特征的演化歷史向前推移了許多。

相關新聞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這些人為何長壽?專家:他們有九大力量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名家專欄】專家對人工智能革命的憂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