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恐面臨絕种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20日訊】 香港海水污染嚴重,在這片污海中生活的中華白海豚亦難逃「毒害」。海豚專家最新的研究發現,海豚体內的水銀和DDT等污染物含量极高,會令白海豚免疫系統受損,影響生育能力,加速這种珍貴海洋生物面臨絕种的危机!

右圖:過去五年,本港共發現四十多條中華白海豚尸体擱淺。

据太陽報報道,淺粉紅色的中華白海豚在海中游弋,好不逍遙自在,海水中隱藏的無形殺手,卻慢慢地將它們推向死亡.

「本港水域中的水銀和有毒污染物,對中華白海豚的存活构成极大威脅!」海洋公園鯨豚保護基金聯合總監解斐生博士(Dr.Thomas Jefferson),自九六年開始參与海豚尸体的解剖化驗,發現本港中華白海豚正面臨嚴峻中毒危机。

他指出,海豚尸体內的DDT(注1)、PCBs(注2)等有毒致癌物質含量偏高,年紀愈長的含量愈高,初生海豚亦發現有高水平毒素。

肝腎水銀含量极高

中華白海豚在港出現海域「海豚媽媽在喂奶時,將体內的毒素傳予幼儿,所以母体的毒素水平會低,但剛出生不久的幼豚,就會驗到高水平的致癌物質。」

此外,海豚尸体內,特別是肝及腎臟,亦發現重金屬分量偏高,其中以水銀情況最嚴重,個別例子的水銀含量,高達人体安全標准的數百倍。

解斐生表示,海豚中毒和海水污染嚴重有密切的關系,有毒的污染物排出大海,污染海洋微小生物,海豚吃下受污染食物,便將毒素積聚体內。

高PCBs幼豚易夭折

本港鯨豚擱淺數字「這些毒素會影響海豚的免疫能力,令它們容易受病毒感染、生病。外國有個案顯示有海豚因此生癌、減低生育能力,以及令幼豚容易夭折。」

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海洋主任蔡廣全亦表示,中華白海豚的尸体剖析中發現高含量的水銀、DDT等,會影響海豚壽命和生殖能力,幼豚的高夭折率亦可能与此有關。「幼豚的PCBs都几高,而PCBs可能抑制免疫系統能力,幼豚可能因此而死亡。」

他指出,污水是致病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潛在來源,中華白海豚和人類同是哺乳類動物,有机會受到一些能夠通過人類污水傳播的病源体感染。

高級海岸公園主任王卓基透露,政府計畫把所有排放入大嶼山北部(中華白海豚最主要活動的本港水域)的污水消毒,減低其受污水中病原体感染的危机,并且會進一步將大嶼山西南分流一帶及以南的索罟群島共約二千公頃海域划為海岸公園。當局亦已于九九年十月展開有毒物質污染研究,找出水中有毒污染物的來源和去向,預期二○○二年初完成,以協助制訂有毒物質污染管制策略,進一步保護本港水域內的中華白海豚免受污染毒害。

注1:DDT早已普遍被西方國家禁用,一經釋放便隨空气及水流傳開,并透過食物鏈傳予動物及人類,積聚于脂肪內,可引致多种癌症。

注2:PCBs是化學合成及農藥制造過程中衍生出來的有毒物質,老鼠試驗証實服用后會引致肝癌,故被國際組織列為致癌物質。


    相關文章
    

  • “海上國寶”白海豚在廣西合浦擱淺不幸死亡 (1/19/2001)
  • 相關新聞
    “海上國寶”白海豚在廣西合浦擱淺不幸死亡
    美菲澳在菲國戰略島嶼演習 防台海南海衝突
    分析:中共急造福建號 破綻多 或遭反制
    股東大會 巴菲特回應對美日和中國的投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