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個人收入差距正在拉大

標籤:

【大紀元1月31日訊】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稅到僅次于營業稅的地方第二大稅种,中國大陸個人所得稅的強勁上升勢頭顯示了市民收入的增加。調查發現,高、中、低收入人群已逐步形成棗核狀,從個人所得稅征收情況反映出的個人收入差距正在拉大。

据華聲報報道,在個稅中比較穩定的是居民工資、薪金所得部分,构成了個稅收入的主体。工資、薪金所得項目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在北京地區每月工資扣減1000元后的費用就是“應納稅所得額”。如果把月薪在1500元以下稱為較低收入、1500-6000元稱為中等收入、6000元以上為高收入,可以發現“中等收入”居民占納稅主体的50%。這种情形有點像“棗核”。稅收專家認為,從國家和北京的收入情況及中國大陸的稅收体制來看,這种“棗核”是符合實際情況和比較合理的一种形式。

中等收入人群不僅构成了個稅的繳納主体,而且呈迅速增加的趨勢,顯示了居民總体收入水平的增加。西城區2000年1-11月個稅工資薪金所得38260万元,其中月薪在1500元以下的納稅人提供的個稅有8992万元,比1999年同期減少2103万元,減幅為18.95%。而“中等收入”居民繳納的稅款則高達17100万元,比1999年增加7609万元,占工資薪金項目比重上升9.3個百分點。這些中等收入者形成了“個稅棗核”的中部。由于這部分人群收入限定在1500-6000元之間,所以其稅收的增長主要來自于納稅人群的增長。稅收的增長顯示了中等收入人群有了顯著擴大。

來自高收入者的個稅收入迅速增加是另一重要特點。据北京晨報報道,2000年1-11月,西城區工資薪金稅率在20%-45%(即月薪6000元以上)的個稅收入從1999年的6276万元猛增到12168万元,增長近一倍,所占工資薪金項目比重由1999年的23.3%上升到31.8%。其中稅率在40%(月薪超過81000-101000元)和45%(超過101000元)的高收入者的稅收增幅高達396.77%和339.47%。由于這部分人收入差距較大,稅收額度較高,其稅收增長一方面緣于高收入群体的增加,同時也顯示了收入差距有逐漸拉開的趨勢。

專家認為,由于統計資料主要來自于地稅和工資項目,如果加上利息稅、股息、偶然所得等項目,高收入者的納稅額將更高,因為近年來工資收入差距雖有所拉大,但更主要的差距來自于股息、利息收入和大量的無法統計的偶然所得。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多的高收入者將出現,同時收入差距也將進一步拉大。但作為“尖頂”,這部分在個稅棗核中的比重不宜過大。相反應該盡量擴大“棗核中腹”部分人群所占比重,這樣既能提升居民總体收入,也對防止收入差距過大起到一定作用。


    相關文章
    

  • 毛阿敏成為武漢2000年納稅大戶 (1/19/2001)    
  • 個人所得稅管住了工薪階層管不住新生貴族 (1/10/2001)    
  • 中國大陸擬提高個人所得稅征收門檻 (1/5/2001)    
  • 中國將改革稅務打擊出口騙稅 (12/18/2000)    
  • 紐約成為「移民城」:移民占全市人口60% (12/6/2000)    
  • 加拿大宣布歷史上最大規模減稅計划 (10/20/2000)
  •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擬提高個人所得稅征收門檻
    個人所得稅管住了工薪階層管不住新生貴族
    毛阿敏成為武漢2000年納稅大戶
    中興新通訊董事長被查 或涉江綿恆隱性利益地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