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 曹長青: 中共和伊拉克交易的代价

曹長青

人氣 6
標籤:

美國當選總統小布什的「中國政策」看來好像比他的前任強硬,引起北京的擔憂。中南海領導人正在悄悄地采取對策,准備聯合伊拉克、伊朗來抗衡美國。

圣誕節前夕,北京派出由國務委員司馬義‧艾買提率領的代表團訪問了伊拉克,聲稱兩國要建立戰略關系。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近日宣稱,江澤民的接班人胡錦濤將很快出訪伊朗、敘利亞等五個國家。在美國政府換屆之際,中共派團訪問美國的宿敵伊拉克、伊朗,有向華盛頓發出信號之意,表示北京不懼怕美國對台海政策的可能變化,中共將聯合伊拉克、伊朗等穆斯林國家,對抗美國。雖然聯合國對伊拉克實行禁運制裁,但中共對伊拉克出口的商品仍在過去四年超過了二十億美元。中共現在是對伊拉克第三大出口國,排名在法國和埃及之后。

北京如此重視和伊拉克、伊朗等國家發展戰略關系,不僅是為了抗衡美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中國需要更多的原油進口,更加依賴中東產油國。中國大陸目前每千人擁有車輛十台(埃及是三十台,墨西哥是一百四十八台,日本是五百五十二台,美國是七百七十台),它說明中國人均占有机動車輛,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再加上經濟發展迅速,導致中國大陸從一九九三年開始,就開始進口原油。

据《紐約時報》報導,現在中國大陸每天需要的四百五十万桶原油,有一百二十万桶是進口的。到二零一零年,中國將每天需要進口四百万桶原油。到二零二零年,需要每天進口七百万桶原油。中國進口原油的四分之三需要從中東產油國進口,因此,北京不得不加強和中東國家的關系,尤其是兩個主要的產油國伊拉克和伊朗。 但是,中共的這种中東政策會產生很多后遺症。

首先,難以保持外交平衡。北京近年刻意改善与以色列的關系,企望從以色列獲得高級武器。但中共和以色列的宿敵伊拉克、伊朗關系密切,將會損害它和以色列的關系。北京會試圖保持外交平衡,但難度較大。 其次是可能使新疆問題國際化。中共對新疆的獨立運動,一直采取嚴厲鎮壓政策。北京這次派出穆斯林背景的維族人司馬義.艾買提訪問伊拉克,顯示北京想通過穆斯林的宗教角度加強兩國關系。但這可能遇到穆斯林的突厥族共同感問題,使新疆問題更加复雜化、國際化,据說哈薩克斯坦的新疆獨立運動就從伊朗獲得經濟資助。

第三,美國現在每天從中東進口原油一千万桶。如果中共几年后需每天從中東進口四百万桶原油,勢必將同美國爭奪石油,這對中美關系將构成影響。以中共軍力,未來几年內,都沒有海上能力保護從中東進口石油的通道,只有美國具有這樣的軍力。因此,中共雖企望与伊拉克、伊朗聯手抗衡美國,但又必須依賴美軍,保護其石油海上通道。這些因素都將導致中共的中東政策如履薄冰


    相關文章
    

  • 曹長青:党派意識壓倒法律与公正--評佛州最高法院對大選爭執的裁決 (11/23/2000)

        相關文章
        

  • 【紀元特稿】曹長青: 美國大選和海外民運 (1/9/2001)
  • 相關新聞
    【紀元特稿】 曹長青: 美國大選和海外民運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馮睎乾:彭定康仗義執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