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敗者終胜

人氣 267
標籤:

【大紀元2月12日電】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中有個精彩的段落,康熙与一代將才周培公君臣晤面,周培公放言要做“善敗將軍”,令一代明君康熙耳目一新。周培公釋道:“善敗將軍并非常敗將軍。韓信、孔明,皆善敗將軍!兵法所謂善胜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終胜———小敗之后連兵結陣,透徹敵情,再造胜勢。比之項羽百戰皆胜而烏江一戰一敗涂地豈不好得多么?”

  中國是誕生過孫子和孔明等偉大軍事家的國度,兵家思想之奧妙艱深,世莫能比。米盧曾經說過,他最崇拜的一部中國書就是《孫子兵法》,可以想見在米盧20多年來的江湖生涯中,走到哪儿胜到哪儿,《孫子兵法》功不可沒。所以精通了《孫子兵法》之類的米盧,他指導下球隊的胜敗,就不能以常理度之。然而連敗几陣之后,先自沉不住气的倒是孫子的嫡傳子孫中國人,這就令人費解了。蓋因米盧帳下那幫中國人敗得不像米盧那么明白,兵法上所說的“善敗”,是一种別有深意自覺自知的敗,不是無可奈何稀里糊涂被動的敗。中國隊新世紀連敗之后,米盧沉得住气,是因為他明白我們為什么敗,而且明白這些失敗之于未來最后胜利的意義。而我們的那些同胞們顯然就沒那么明白了。

  米盧心里想的除了帶中國隊出線大概沒什么別的了,而我們那些“自己人”所想大概就丰富多了。我們常說“統一思想”。其實凡事最難的就是這看似平常的“統一思想”了。一個人有十個心眼,十個人就有一百個心眼,想想看這“統一”的難度有多大!所以還是那句老話:真正妨礙了我們前進的,不是什么韓國、日本、伊朗、沙特;也不是什么伊拉克、也門、卡塔爾隊;更不是我們自己請來的施大爺、霍師傅之流,實實在在就是我們自己!什么時候我們真的能“統一思想”,心想到一處了,真的能把优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吃透并作用于我們的行動了,那我們就离成功不遠了。

  所以,還是要教導我們那些急功近利的足球人,眼光該放遠一點,不要過分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要懂得“積小胜成大胜”的道理。中國足球屢戰屢敗,被“辱”了這么多年,難道還不該有些忍辱負重、知恥后勇的精神嗎?!


    相關文章
    

  • 張鐵林脫下皇袍當“藥王” (1/28/2001)    
  • 康熙“松花江船歌” (1/9/2001)    
  • 和平非攻: 康熙大帝的“松花江船歌” (1/8/2001)    
  • 九道圣旨“駕臨”廣東東莞 (12/28/2000)    
  • 陳總統題匾中和位育贈台南孔廟 (12/21/2000)    
  • 台灣:你擁有2次改名机會 (12/13/2000)    
  • 廣州大佛寺圖書館對外開放 (11/15/2000)
  • 相關新聞
    和平非攻: 康熙大帝的“松花江船歌”
    康熙“松花江船歌”
    張鐵林脫下皇袍當“藥王”
    歐洲盃:德國鎖定十六強 克羅地亞晉級形勢嚴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