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nternet有什么問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25日訊】去年年初還在大談特談注意力經濟、眼球經濟的一些理論家、科學家、首席評論家從去年年底轉而大談填平中美之間的“數字鴻溝”問題。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理論界風向轉變之快令人咋舌。 伴隨理論界走馬燈似的風向,風險資本對网站盈利的要求開始加強,俊彥哨萃、精英云集的.com產業開始了悲壯的“國際歌大合唱”:從來就沒有什么神仙皇帝,一切只能靠自己!從來沒有哪個行業像.com這樣高知分子如此集中、資本如此集中、注意力如此集中、虧損同樣如此集中——某個高科技產業全面絕收,史無前例。 伴隨著理論家填平“鴻溝”的暢想,自命中國Yahoo、中國Amazon、中國eBay的互聯网公司一個個銷聲匿跡,立志成為中國楊致遠、中國貝索斯、中國怀特曼的“海龜”們赤條條上岸后又只能赤條條退回海里。許許多多仍在試圖彌合“鴻溝”的數字英雄和數字先知依舊前仆后繼,遺憾的是,他們甚至不清楚炸藥包在哪里。 如果只是几個.com在虧損,我們可以說公司管理出了問題;如果只是一類.com在流血,我們可以說商業模式出了問題。但是,如果所有.com公司都在虧損、如果整個.com產業都在流血,我們該作何解釋?是中國的Internet理論出了問題?還是中國的Internet本身出了問題?

數字鴻溝還是經濟鴻溝?

不談“數字”就不是互聯网,不挂“新經濟”就不成高科技,這似乎已經成為一些理論家的思維定勢。“鴻溝”是否僅限于“數字”?填平了“數字鴻溝”,真的就可以彌合“南北差距”嗎?數字就是未來經濟世界的全部嗎?也許終日為配送、倉儲、結算奔波的8848和e國最清楚,真正需要我們填平的,不是所謂的數字鴻溝,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經濟鴻溝”。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抽象和割裂的數字鴻溝,正如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抽象和割裂的新經濟。數字鴻溝不過是經濟鴻溝在高科技產業的表象而已。那些不顧經濟根本、只知鼓吹數字的說法,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杜撰,不但不會對.com公司起到指引作用,反而有可能產生嚴重的誤導。 從B2C、B2B到P2P、W2W,從ISP、ICP到ASP、IDC,“數字先知”預測的數字奇跡從未發生,中國.com公司的“國際歌聲”從未因他們的預測而減輕。 作為提高效率和擴大視野的工具,互聯网脫离傳統產業成為純粹“數字產業”的那一天,也就是“新經濟”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那一天。像手机、PC一樣,互聯网跌下神壇只是早晚之事。作為傳統產業的延伸,互聯网不是那种能脫离經濟現實而存在的空殼概念。抽象的“數字鴻溝”一葉障目,數字遠不是未來世界的全部。

數字革命還是數字鬧劇?

還是去年年初那几位新經濟學家,還是去年年初那几支描述Internet搶奪眼球、跑馬圈地的生花妙筆,重溫他們的“數字”辭典,其宏論依然讓人激動不已。 “网絡經濟是21世紀全球發展最迅速、影響最重大、應用最廣泛的新經濟。盡管我國与發達國家存在著巨大的數字鴻溝,但根据新增長理論,在最新的、重大的、基礎性新技術領域,我們与發達國家基本上處于同一起跑線…… “美國已經發動了教育部、司法部、農業部等政府部門,克林頓甚至做了X次全國巡訪,感召了微軟、思科在內的Y家高科企業,發表了Z個以上的重要宣言,以消除橫亙在美利堅地區和种族間的數字鴻溝…… “原子時代比物質實力,比特時代比知識實力,物質化生存,中國已成為优等生,數字化生存,中國卻到了被淘汰邊緣!如果我們在數字時代亡國滅种,信息技術和知識創新能力差距拉大,將成為主要原因……” 新經濟學家慷慨激昂,讀者熱血沸騰。于是,兩個經典畫面躍然紙上:一邊是美國信息產業轟轟烈烈的革命,一邊是中國信息產業縮小數字鴻溝的綱領性主張。緊接著,無數仁人志士、數字精英在民族大義召喚下、在數字先知指引下,投身到“全民比特”、“消除鴻溝”的“Internet大躍進”中去…… 但是,陳舊的歷史已經不再使“大躍進”三個字具有充分的積极意義。 現實永遠平靜地看待人們的躁動。中國的社會信息化指數落后美國40年,電腦普及率是美國的1/55,國民經濟信息化投入相當于美國的1/45,网絡普及率是美國的1/25,网民購買力是美國的1/15——在最新的、重大的、基礎性的互聯网領域,我們真的和美國處于同一起跑線嗎? 即使2005年中國的帶寬能如愿接近美國,即使2010年中國网民如愿超過美國,中國這依舊用IBM電腦、裝Intel芯片、使用Microsoft軟件、架設Cisco路由器,卻盛產盜版和美眉的IT業真能孵化IBM、Intel、Microsoft和Cisco? 同樣,堅信“Internet一定能盈利”但在市場中找不著北的.com公司真能催生Yahoo、MSN、AOL?沒有旗艦和舵手的中國互聯网產業真能因此走向成熟嗎? 人類歷史從來就不缺少鬧劇,中國尤其如此。如果說鬧劇也有規律的話,那就是除了一批善于做秀的演員,鬧劇不會留下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產品。反觀奔馳、IBM、SONY,人們記住了公司的杰作,卻不必記住公司的CEO是誰。曾經最引以為豪的也許最終一錢不值,這就是鬧劇的反面价值。

數字理論家還是數字企業家?

如果有人堅持到肯尼亞發展B to C,結果一定是做十年賠十年,什么道理?同一條街,同樣的拉面館,十年后,有的成了五星級酒店,有的灰飛煙滅,什么原因?只有不賺錢的老板,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到底是模式的問題,還是企業的問題,值得反思。 磚頭可以砌成凱旋門,磚頭同樣可以蓋違章建筑。商業模式本身沒有錯,關鍵是由誰來操作。細察中國互聯网,几個只看過書、沒賣過書的理論家一紙商業計划書,融點錢就辦网上書店;几個只買過東西、沒賣過東西、更沒生產過東西的理論家一紙商業計划書,融點錢就做電子商務,貨源、渠道、配送、回款……早已成熟的經濟環節居然成為這些网站不可逾越的瓶頸,巨額虧損怎能不在情理之中?事實上,從网絡商務化的第一天,就應該是王府井辦8848,而不是8848辦王府井;是新華書店辦當當,而不是當當辦新華書店。圖書發行、商品零售,這些早已寫進商學院教案的成熟商業模式,卻因為互聯网的風行而被理論家操刀,.com公司的傷痕累累又怎能不在預料之中? 与其說比爾‧蓋茨是知本家的典范,不如說比爾‧蓋茨是企業家的典范。每一個微軟產品的走紅,都离不開蓋茨堪稱經典的市場運作。中、美高科技產業有很多差距,根本的一點就在于中國充斥理論家,而美國富產企業家。也許這才是新經濟學家最不愿面對的事實:中國互聯网產業急需的是企業家而不是表演藝術家,急需的是帶動產業發展的實干家而不是脫离經濟規律談發展的空話預言家。對于那些痴心不改、仍然上演新版“皇帝新裝”的理論家,需要有人站出來大喝一聲:“請穿上褲子!” 中國的互聯网產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需要真正的靈魂人物。与主流.com公司不同,神州數碼、TCL、海爾的企業家延伸傳統、意在增值、決不為网而网的戰略才是互聯网今后的方向。

數字規律還是經濟規律?

到目前為止,中國.com公司的變奏基本上可以這樣描繪—急忙建网、急忙融資、急忙花錢、急忙裁員、急忙倒閉。當.com公司急急忙忙用大把美鈔推出网站,進而子彈上膛、刺刀出鞘、准備大戰時,卻發現自己竟然沒有真正的產品,沒有真正可以承諾給用戶的价值,悲劇自然不可避免。 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特殊的狂熱。人人反對泡沫,人人又制造泡沫;人人談論盈利,卻又不肯踏實做到盈利。.com的大把燒錢、好高騖遠、自命不凡、听風是雨、不按經濟規律辦事、不按企業發展規律辦事,每一項都成為.com公司的死穴。 遺憾的是,很少有互聯网企業的CEO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們中很少有人是從傳統產業出來的。再進一步說,絕少网絡業的CEO是真正的企業家。時至今日,.com公司仍然對兩個問題過于樂觀:一是投資者對NASDAQ這個風向標的冷靜認識,二是CEO們對市場和管理的把握能力。當然,有一點已經無可爭論:不管什么企業,能賺錢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蒸气机、電、電視、手机……哪一個曾經不是高科技,哪一個不曾有過高价值,哪一個不被大眾需要,又有哪一個不是因為水到渠成才大放光芒?有必要給互聯网扣上史無前例的高帽、有必要如此神化互聯网嗎? 世界上沒有產生過“新”經濟,產生的只是新產品。無論什么經濟,最終要歸結到產品和利潤。事實終將証明,從來就沒有脫离經濟規律的數字規律,今后也不會有脫离价值規律的數字奇跡。傳統產業需要多么務實,互聯网產業就需要多么務實。終日喊著“爭第一”的.com公司已經第一個唱起了“國際歌”,第一個開始拯救自己的行動了。

什么是互聯网的當務之急?

互聯网不過是一种工具,一种經濟發展進程中的新工具。再先進的納米技術也要應用到衣食住行,再先進的生物醫學終究也是為了治病救人。最應該拿起互聯网武器的應該是傳統產業。所以,.com公司的第一個當務之急是:回歸傳統。 所有已經關閉的知名.com都曾貼著同一個標簽:燒錢机器。也許只有真正在“資本懸崖”上走了個來回的公司,才會知道如何使用寶貴的創業資本。所以,.com公司的第二個當務之急是:學會管理。 柳傳志曾經說:“如果對前面的道路不熟悉,不妨先小心翼翼地去試,等踩結實了走出去几步,感覺踩穩當了,再撒開腿跑,如果一腳踩在爛泥里,就赶緊抽出來,絕不要孤軍深入。”這一點對于急需盈利、但不确知“哪口井能夠打上水”的互聯网公司尤其适用。所以.com公司的第三個當務之急是:小心探路。 商務計划、盈利模式,只是一個時期、一個階段的產物,不能成為禁錮自己的緊箍咒。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com公司可以為某個模式而生,但不一定為這种模式而死。成功者真正成功時,常常已經看不出自己當年的樣子,因為變化太大了,就像今天人們已經找不到80年前IBM的影子。所以,.com公司的第四個當務之急是:常變常新。 為什么理論中几何增長的收入階段總不來?為什么理想的商業計划無法貫徹到市場中去?為什么新經濟學家的口風老是在變?為什么市場的增長遠遠低于預期?再好的理論也是一把雙刃劍,再動听的模式也要符合實際,更何況有些理論家的理論根本就是法輪功!所以,.com公司的第五個當務之急是:明判真偽。 經濟領域從來就不存在脫离產品的价值,商業网站要想贏得利潤,必須為用戶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商品。所以,.com公司的第六個當務之急是:創造產品。 團隊的重要無需贅言,資本的重要無需贅言,模式的重要無需贅言。所有的當務之急最終集中到一個當務之急—生存下去,尤其讓投資人相信未來依舊能生存下去。很多.com已經來不及談未來之夢了,因為它們已經倒閉。回歸經濟規律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网站當作真正企業去經營的企業家,成功率最高。 2001年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不絕于耳的是网站的倒閉裁員,是風險資本對.com公司的冰冷面孔,是媒体對數字精英的拋棄。是掀開“新經濟”面具的時候了,是反思“數字机遇”的時候了。經濟人不主張听天由命,無為而治,但如果哪位埃塞俄比亞的理論家一定要洋洋万言、新詞不斷地告訴我們“縮小中、埃經濟差距的當務之急是彌合中、埃之間巨大的數字鴻溝”,并由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拋出“縮小數字鴻溝的綱領性主張”,我們還是告訴埃塞俄比亞人:先去尋找水源和食物吧!

如果只有几個.com在虧損,可以說是公司管理出了問題;如果只是一類.com在流血,可以說是商業模式出了問題;但是,如果所有.com公司都在虧損、整個.com產業都在流血,我們該作何解釋?是中國的Internet理論出了問題,還是中國Internet本身出了問題?


    相關文章
    

  • 中國网通出租光纖管道空間給中國移動 (3/23/2001)    
  • 中國网絡翻譯獲重大突破 跨語言交流已實現 (3/22/2001)    
  • 中國网上“黑社會”愈演愈烈 (3/19/2001)    
  • 网絡廣告前景慘淡 新浪轉軌做軟件准備后路 (3/16/2001)    
  • OICQ成為中國网絡廣告最大載体 (3/15/2001)    
  • 大陸人大代表呼吁制訂《网絡安全法》 (3/14/2001)    
  • 中國网絡公司大撒錢:2000年廣告費排名 (3/14/2001)    
  • 大陸网民調查七大特點 (3/12/2001)    
  • 中國网絡股有轉机? (3/10/2001)    
  • 一位2000年中國网絡小姐選拔賽參賽選手的聲音 (3/2/2001)    
  • “中國网絡小姐大賽”:新世紀又一大騙局? (2/28/2001)    
  • 中國网絡小姐嘉賓聊天實錄(三) (2/28/2001)    
  • 中國网絡小姐嘉賓聊天實錄(二) (2/28/2001)    
  • 中國网絡小姐嘉賓聊天實錄(一) (2/28/2001)    
  • 第二屆网姐評選有黑幕? (2/27/2001)    
  • 网絡使我如此美麗–网絡小姐決賽目擊記 (2/26/2001)    
  • 中國网絡小姐北美選手黃妤: 一條游不停的魚 (2/26/2001)    
  • 組圖:中國网絡小姐冠軍蔣靜賽場風采 (2/26/2001)    
  • 第二屆中國网絡小姐大賽最終獲獎名單 (2/25/2001)    
  • 現場圖片:北京高校网姐蔣靜摘取第二屆中國网絡小姐桂冠 (2/25/2001)
  • 相關新聞
    現場圖片:北京高校网姐蔣靜摘取第二屆中國网絡小姐桂冠
    第二屆中國网絡小姐大賽最終獲獎名單
    組圖:中國网絡小姐冠軍蔣靜賽場風采
    中國网絡小姐北美選手黃妤: 一條游不停的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