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協防台灣”講話新解讀﹕措辭誤差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7日訊】布什總統關于美國將盡其可能幫助台灣自衛的談話引起渲然大波之后,布什政府高級官員一再澄清,美國對華政策沒有改變。布什總統星期三在美國廣播公司播放的電視采訪中表示,假如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盡其可能幫助台灣自衛。中國政府對布什的談話做出了憤怒反應,布什的這番話同樣在美國國內引起了新一輪對華政策辯論。布什總統在隨后的談話中申明,他和過去几屆總統一樣,仍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美國對華政策沒有改變。

布什政府官員則解釋說,布什總統在向中國發出不要武力犯台的明确信息的時候,沒有預料到脫离20多年來美中關系中使用的微妙措辭會引起這樣的后果。白宮消息人士說,布什總統實際上是希望同中國和解的。在批准售台武器清單之后,他就表示要結束每年一度的對台軍售審議,這种政策變化很可能是中國所樂見的。另外,布什總統的助手還指出,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的時候,布什只是回答問題,而不是主動提起這個話題。布什政府一名官員說,布什總統使用的不是華盛頓通常使用的外交辭令,他是直話直說,講的是大白話。

布什還沒掌握微妙的對華外交語言

但是看來,作為美國總統,是不能夠在所有的問題上都直話直說的。里根時代擔任美國駐華大使的洛德指出,在台灣問題上使用的措辭非常微妙,人們很容易在這上面犯錯誤,布什總統很明顯是疏忽了。洛德說,假如布什總統有意改變對華政策,他會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比如發表一次正式講話,而且一定是在和盟國協商之后才會宣布。另外一位中國問題專家、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學院中國部主任蘭普頓認為,布什總統是想強調美國的承諾,但是他使用的措辭卻包含了許多超出美國過去各項聲明的想法和政策,那些措辭有政策含義,而布什總統顯然事先沒有考慮周全。

分析人士普遍的看法是,布什總統沒有預料到他的談話會引起這么大的風波,而且也沒有為駕馭多年來在美、中、台三角關系中所使用的微妙外交語言做好充分准備。 然而,即使布什總統僅僅是發生了一時的口誤,其后果也是相當嚴重的。曾經擔任克林頓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管的李侃如就指出,在這种事情上,可以往后退一些,但完全退回來是不可能的,因為很難完全消除一位美國總統在一次向全國播放的電視采訪中就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發表的惊人談話給人們留下的記憶。

為“戰略模糊”政策消影

在國會里,持批評態度的國會議員批評布什總統在如此重大的政策講話之前既不同國會磋商,也不同美國的盟國磋商。民主党參議員拜登說,總統可能沒有意識到,如果不使用美國在日本的基地,美國就無法實現動用軍事力量保衛台灣的承諾,而且布什總統也沒有意識到這對日本政府來說是一個多么敏感的問題。不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赫爾姆斯則對布什總統贊賞有加。他說,布什總統明确表示要幫助台灣自衛,終于把美國從過時的“戰略模糊”政策中解放出來了。

實際上,有分析指出,雖然現在仍有表面上的所謂模糊,但美國軍方已經制定了保衛台灣的詳細計划。据透露,美國太平洋部隊只有兩套作戰計划,一套是保衛台灣,一套是保衛韓國。另外,有分析說,1996年中國在台灣海峽試射導彈時,克林頓政府派遣16艘軍艦前往台灣海域,這种作法也使美國政策減少了一些模糊性。許多專家都認為,盡管美國對台軍售導致了許多怨恨,但實際上真正關鍵的僅僅是美國在台灣防務上的含蓄承諾,而這也正是布什總統最近一番談話引起爭論的原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中國局勢內外動盪 解放軍勢力抬頭好時機 (4/27/2001)    
  • 陳水扁談軍售並無得意論兩岸堅守立場 (4/27/2001)    
  • 不願見中共侵略台灣 澳洲總理遭中共抗議 (4/27/2001)    
  • 中共譴責澳洲支持布希協防台灣 (4/26/2001)    
  • 部份議員嚴辭批評布希 (4/26/2001)    
  • 布希台灣問題強硬談話激怒中共 白宮不予理會 (4/26/2001)    
  • 布殊政策大變中國面對挑戰 (4/26/2001)    
  • 布什首次宣告:一旦中國攻擊台灣 美不計代价協防台灣 (4/25/2001)    
  • 布希:將不計一切代價協防台灣  (4/25/2001)    
  • 李怡:假設歷史 (3/28/2001)    
  • 傳英國決心出售軍事科技給中共 (2/7/2001)    
  • 錢其琛間接指兩岸邦聯制可討論 (1/5/2001)    
  • 六五文件:美若協防台灣 中共擬動核武 (11/1/2000)
  • 相關新聞
    錢其琛間接指兩岸邦聯制可討論
    李怡:假設歷史
    布希:將不計一切代價協防台灣 
    布什首次宣告:一旦中國攻擊台灣 美不計代价協防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