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最後的兩個心願

人氣 10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3日訊】剛動完頸部動脈手術的八十一歲作家柏楊﹐暮年苦尋昔日在瀋陽戰亂裏失散的義女棣清﹐以續前緣﹔也尋找當年台灣獄中幫他帶口信而被捕的送水先生﹐以報其恩。

最新一期的亞洲周刊報道,八十一歲的作家柏楊﹙郭衣洞﹚﹐六月十一日在台北推出他主編的《孫觀漢全集》末集第十三集﹐為當年營救他出獄的八十七歲老友孫觀漢祝壽。柏楊剛動完頸動脈手術﹐他說﹐躺在病床時﹐真耽心一覺不醒﹐無法整理這部書信集﹐幸好病癒後情形良好﹐能把書編完。

柏楊直言﹐人到晚年﹐祈求的是「平安的死」﹐作為寫作人﹐最好是死在書桌上。這時最重要的是﹐未了的事要了。回看這一生﹐他很滿意﹐雖然曾入獄九年零二十六天﹐但遇到許多朋友幫他﹐「災難使我乘風而飛」。他計劃寫一本書《鐵捲門下的天使》﹐記述幫過他的人。不過﹐滿懷感恩時﹐柏楊最難過的是﹐仍有兩個心願未了。

一是﹐他四處尋找一九四八年於瀋陽救濟院領養的義女棣清。二是﹐他日夜想起在台灣初坐調查局獄﹙看守留置所﹚時﹐一位送開水的先生幫他帶口信﹐被科以「勾結叛亂犯」罪名﹐從此失蹤。柏楊揮淚對亞洲週刊說﹕「這是我今生最後的兩個心願﹐蒼蒼者天﹐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和棣清重逢。另外﹐我當年請那位幫忙送開水的先生帶口信﹐卻害他被捕。我希望能找到他﹐報答恩情。」

柏楊為尋找棣清﹐在匯集舊作出版的《奮飛》一書裏﹐特別摘錄一九五九年二月發表於「自由談」的《棣清﹐我兒﹗》。柏楊請兩岸報刊轉載了此文﹐希望找到棣清﹐還曾託遼寧省本溪縣詩人徐竹影在瀋陽登報尋找﹐但始終未找到。

兩岸報刊轉載尋女文

《棣清﹐我兒﹗》記述一九四八年柏楊收養八歲的棣清的情形。文章披露﹐那年二月間﹐解放軍已佔據大半個東北﹐但他還在瀋陽遼東學院教書﹐並在東北青年日報社原址籌備出版《大東日報》。有一天﹐他和瀋陽救濟院院長于慕周女士聊天﹐于忽然提議去參觀一下她主持的救濟院……

「在最後一間房間裏﹐我發現了一個小女孩﹐她推開被子﹐赤著腳﹐站在枕頭上﹐憔悴的像一棵凋零的小樹苗。」女孩爸爸姓邵﹐東北人﹐是國民黨軍官。母親四川人﹐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在重慶結婚。婚後生下男孩﹐一年後又生下女兒。抗戰勝利﹐全家移居東北。後來做父親的在內戰中戰死了﹐一夜間﹐這家冰消瓦解﹐年輕的媽媽丟下子女回四川﹐當柏楊抱著孩子時﹐「據說﹐她已在國立重慶大學研究所攻讀﹐她讀的是數學﹐這大概是她理智比較強的緣故吧﹗」

在于慕周建議下﹐柏楊領養了棣清﹐改其名為郭棣清﹐並悉心照顧她。「她老是怕我不要她﹐三更半夜﹐會猛的坐起來﹐睜著兩個淒涼而駭怕的眼睛﹐四下張望」。那年十一月﹐解放軍進城。柏楊抱著棣清﹐在東北中山中學操場上躲著﹐度過最後圍聚的一夜。無可奈何中﹐他帶著棣清投奔救濟院﹐希望先安定下來再想辦法。可是﹐「院裏已有共產黨的『軍事代表』﹐院長哭喪著臉告訴我﹐棣清是有名字的﹐她可以住下﹐我必須走……」

柏楊一直記得和孩子相處八九個月後離別前的對話﹕「爸﹐你甚麼時候來接我﹖」「等我找好地方﹐就來接你。」「我不信。」「我一定來﹐棣清﹐你放心﹗」「你千萬來啊﹗」

八十一歲的柏楊想起這事﹐老淚縱橫。他說﹐棣清如在﹐該六十歲了。他責怪自己無情無義﹐責怪自己當年太懦弱太自私了。

柏楊去年八十歲時在台北慶生﹐全家第一次團聚。兒女從各地到台北﹐「長女冬冬從河南﹐次女毛毛從西安﹐幼女佳佳從澳洲雪梨﹐義女元旭從美國舊金山﹐與原在台北的長子城城﹐幼子垣垣﹐齊聚一堂」。柏楊心喜家人歡聚﹐但想起失蹤的棣清﹐夜裏暗自垂淚。

「即使找錯人都沒關係﹗」過於思念棣清的柏楊﹐再度落淚﹕「她受盡親情的傷﹐被我領養﹐卻又因為戰亂﹐失散了。我不知道她還記得我不﹖」柏楊抱著家中的泰國貓熊熊﹐傷心的說﹐離別前夜﹐「棣清像太陽底下曬暖的小貓一樣﹐安靜的躺在我懷裏﹐睡得十分甜蜜」。

有心的地方就有愛

戰亂中﹐柏楊於一九四九到台灣﹐一九六八年因翻譯一幅大力水手的漫畫﹐被指有意打擊領導中心﹐鋃鐺入獄。一九七七年獲釋。其間﹐素未謀面的「中國原子科學之父」孫觀漢﹐雖遠在美國﹐卻冒險營救身陷火燒島﹙綠島﹚的柏楊﹐十年如一日。孫觀漢近六年來罹患失憶症﹐柏楊深深以為﹐人道主義的孫觀漢﹐「身體力行『有心的地方就有愛』﹐著書立說﹐文字準確﹐思維敏銳﹐見人所未見」。於是﹐他和國立藝術學院教授許素朱合作編輯《孫觀漢全集》。末集書信裏可見孫觀漢致蔣經國函中寫道﹕「如果您願意釋放柏楊﹐我願下跪。」

柏楊要謝恩的﹐還有另一素眛平生的人。那是個送開水的﹐他對柏楊說﹕「我知道你被冤枉。我能為你做點甚麼﹖」柏楊請他帶話給前妻﹐告訴她有關他的情況。沒想到電話被監聽﹐警總逮捕他﹐從此那人失去蹤影。

「是我害了他﹗白色恐怖年代﹐勾結叛亂犯是多可怕的啊﹗不知道他是生是死﹖我日夜惦記著這件事。」柏楊說﹕「他是我要報恩的人。今生就是要找到他﹐向他道謝。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他的消息﹐姓名只記得像是單名。」

苦於暈眩症的柏楊﹐笑稱晚年「與病共存」。他希望找出治暈眩症的方法﹐以便身體好些之後﹐提筆寫《鐵捲門下的天使》﹐細數災難中的友情溫暖。他格外感激妻子張香華。柏楊調侃她是弱智的人﹐當年他剛坐牢出來﹐無一技之長﹐年齡又大二十歲﹐她竟看上他﹐決定陪他一輩子。

回想這一生﹐柏楊說﹕「要不是這些災難﹐不會遇到這些朋友﹐遇到這麼多幫我的人。」他感謝前總統李登輝﹐支持他建綠島人權紀念碑﹐讓他以碑文見證那苦難年代。現任總統陳水扁也支持他的人權主張﹐兩任總統幫他完成了一生追求的「民主與人權」的大夢。

籲建綠島人權紀念園區

日前柏楊和陳水扁見面時﹐提議發展綠島人權紀念園區﹐陳水扁立刻請各部會來做這件事﹐計劃三年內完成﹐屆時﹐當年囚禁柏楊﹑施明德等政治犯的綠島山莊將改建成監獄旅館﹐旅客可在三天兩夜裏﹐體驗穿囚裝﹑當犯人﹑住監獄的情形。出任綠島人權紀念園區顧問的柏楊已為旅館想好了廣告詞﹕「我們是自由國家﹐想不自由﹐你要付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作家柏楊萬里尋女 (5/30/2001)    
  • 批判之后,我們還需要什么? (5/15/2001)    
  • 什么是“中國特色之人權”? (5/10/2001)
  • 相關新聞
    什么是“中國特色之人權”?
    批判之后,我們還需要什么?
    作家柏楊萬里尋女
    喝啤酒排結石 這次踢到鐵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