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最后的两个心愿

人气 10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3日讯】刚动完颈部动脉手术的八十一岁作家柏杨﹐暮年苦寻昔日在沈阳战乱里失散的义女棣清﹐以续前缘﹔也寻找当年台湾狱中帮他带口信而被捕的送水先生﹐以报其恩。

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报道,八十一岁的作家柏杨﹙郭衣洞﹚﹐六月十一日在台北推出他主编的《孙观汉全集》末集第十三集﹐为当年营救他出狱的八十七岁老友孙观汉祝寿。柏杨刚动完颈动脉手术﹐他说﹐躺在病床时﹐真耽心一觉不醒﹐无法整理这部书信集﹐幸好病愈后情形良好﹐能把书编完。

柏杨直言﹐人到晚年﹐祈求的是“平安的死”﹐作为写作人﹐最好是死在书桌上。这时最重要的是﹐未了的事要了。回看这一生﹐他很满意﹐虽然曾入狱九年零二十六天﹐但遇到许多朋友帮他﹐“灾难使我乘风而飞”。他计划写一本书《铁卷门下的天使》﹐记述帮过他的人。不过﹐满怀感恩时﹐柏杨最难过的是﹐仍有两个心愿未了。

一是﹐他四处寻找一九四八年于沈阳救济院领养的义女棣清。二是﹐他日夜想起在台湾初坐调查局狱﹙看守留置所﹚时﹐一位送开水的先生帮他带口信﹐被科以“勾结叛乱犯”罪名﹐从此失踪。柏杨挥泪对亚洲周刊说﹕“这是我今生最后的两个心愿﹐苍苍者天﹐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和棣清重逢。另外﹐我当年请那位帮忙送开水的先生带口信﹐却害他被捕。我希望能找到他﹐报答恩情。”

柏杨为寻找棣清﹐在汇集旧作出版的《奋飞》一书里﹐特别摘录一九五九年二月发表于“自由谈”的《棣清﹐我儿﹗》。柏杨请两岸报刊转载了此文﹐希望找到棣清﹐还曾托辽宁省本溪县诗人徐竹影在沈阳登报寻找﹐但始终未找到。

两岸报刊转载寻女文

《棣清﹐我儿﹗》记述一九四八年柏杨收养八岁的棣清的情形。文章披露﹐那年二月间﹐解放军已占据大半个东北﹐但他还在沈阳辽东学院教书﹐并在东北青年日报社原址筹备出版《大东日报》。有一天﹐他和沈阳救济院院长于慕周女士聊天﹐于忽然提议去参观一下她主持的救济院……

“在最后一间房间里﹐我发现了一个小女孩﹐她推开被子﹐赤着脚﹐站在枕头上﹐憔悴的像一棵凋零的小树苗。”女孩爸爸姓邵﹐东北人﹐是国民党军官。母亲四川人﹐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在重庆结婚。婚后生下男孩﹐一年后又生下女儿。抗战胜利﹐全家移居东北。后来做父亲的在内战中战死了﹐一夜间﹐这家冰消瓦解﹐年轻的妈妈丢下子女回四川﹐当柏杨抱着孩子时﹐“据说﹐她已在国立重庆大学研究所攻读﹐她读的是数学﹐这大概是她理智比较强的缘故吧﹗”

在于慕周建议下﹐柏杨领养了棣清﹐改其名为郭棣清﹐并悉心照顾她。“她老是怕我不要她﹐三更半夜﹐会猛的坐起来﹐睁着两个凄凉而骇怕的眼睛﹐四下张望”。那年十一月﹐解放军进城。柏杨抱着棣清﹐在东北中山中学操场上躲着﹐度过最后围聚的一夜。无可奈何中﹐他带着棣清投奔救济院﹐希望先安定下来再想办法。可是﹐“院里已有共产党的‘军事代表’﹐院长哭丧着脸告诉我﹐棣清是有名字的﹐她可以住下﹐我必须走……”

柏杨一直记得和孩子相处八九个月后离别前的对话﹕“爸﹐你什么时候来接我﹖”“等我找好地方﹐就来接你。”“我不信。”“我一定来﹐棣清﹐你放心﹗”“你千万来啊﹗”

八十一岁的柏杨想起这事﹐老泪纵横。他说﹐棣清如在﹐该六十岁了。他责怪自己无情无义﹐责怪自己当年太懦弱太自私了。

柏杨去年八十岁时在台北庆生﹐全家第一次团聚。儿女从各地到台北﹐“长女冬冬从河南﹐次女毛毛从西安﹐幼女佳佳从澳洲雪梨﹐义女元旭从美国旧金山﹐与原在台北的长子城城﹐幼子垣垣﹐齐聚一堂”。柏杨心喜家人欢聚﹐但想起失踪的棣清﹐夜里暗自垂泪。

“即使找错人都没关系﹗”过于思念棣清的柏杨﹐再度落泪﹕“她受尽亲情的伤﹐被我领养﹐却又因为战乱﹐失散了。我不知道她还记得我不﹖”柏杨抱着家中的泰国猫熊熊﹐伤心的说﹐离别前夜﹐“棣清像太阳底下晒暖的小猫一样﹐安静的躺在我怀里﹐睡得十分甜蜜”。

有心的地方就有爱

战乱中﹐柏杨于一九四九到台湾﹐一九六八年因翻译一幅大力水手的漫画﹐被指有意打击领导中心﹐锒铛入狱。一九七七年获释。其间﹐素未谋面的“中国原子科学之父”孙观汉﹐虽远在美国﹐却冒险营救身陷火烧岛﹙绿岛﹚的柏杨﹐十年如一日。孙观汉近六年来罹患失忆症﹐柏杨深深以为﹐人道主义的孙观汉﹐“身体力行‘有心的地方就有爱’﹐著书立说﹐文字准确﹐思维敏锐﹐见人所未见”。于是﹐他和国立艺术学院教授许素朱合作编辑《孙观汉全集》。末集书信里可见孙观汉致蒋经国函中写道﹕“如果您愿意释放柏杨﹐我愿下跪。”

柏杨要谢恩的﹐还有另一素眛平生的人。那是个送开水的﹐他对柏杨说﹕“我知道你被冤枉。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柏杨请他带话给前妻﹐告诉她有关他的情况。没想到电话被监听﹐警总逮捕他﹐从此那人失去踪影。

“是我害了他﹗白色恐怖年代﹐勾结叛乱犯是多可怕的啊﹗不知道他是生是死﹖我日夜惦记着这件事。”柏杨说﹕“他是我要报恩的人。今生就是要找到他﹐向他道谢。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他的消息﹐姓名只记得像是单名。”

苦于晕眩症的柏杨﹐笑称晚年“与病共存”。他希望找出治晕眩症的方法﹐以便身体好些之后﹐提笔写《铁卷门下的天使》﹐细数灾难中的友情温暖。他格外感激妻子张香华。柏杨调侃她是弱智的人﹐当年他刚坐牢出来﹐无一技之长﹐年龄又大二十岁﹐她竟看上他﹐决定陪他一辈子。

回想这一生﹐柏杨说﹕“要不是这些灾难﹐不会遇到这些朋友﹐遇到这么多帮我的人。”他感谢前总统李登辉﹐支持他建绿岛人权纪念碑﹐让他以碑文见证那苦难年代。现任总统陈水扁也支持他的人权主张﹐两任总统帮他完成了一生追求的“民主与人权”的大梦。

吁建绿岛人权纪念园区

日前柏杨和陈水扁见面时﹐提议发展绿岛人权纪念园区﹐陈水扁立刻请各部会来做这件事﹐计划三年内完成﹐届时﹐当年囚禁柏杨﹑施明德等政治犯的绿岛山庄将改建成监狱旅馆﹐旅客可在三天两夜里﹐体验穿囚装﹑当犯人﹑住监狱的情形。出任绿岛人权纪念园区顾问的柏杨已为旅馆想好了广告词﹕“我们是自由国家﹐想不自由﹐你要付费。”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作家柏杨万里寻女 (5/30/2001)    
  • 批判之后,我们还需要什么? (5/15/2001)    
  • 什么是“中国特色之人权”? (5/10/2001)
  • 相关新闻
    什么是“中国特色之人权”?
    批判之后,我们还需要什么?
    作家柏杨万里寻女
    组图:高雄凤凰花季 缤纷花海如火把般艳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