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地震:比娛樂圈還要火爆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日訊】王志東与新浪這一對怨偶的口角之爭,終于把IT業變成了娛樂圈,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浪自己,都不遺余力地爆炒這個頂級新聞,各界人士除了根据自己的信息优勢不斷“爆料”之外,還大膽地做出了种种猜測和預言,其中,最富有想像力也最為荒誕的,莫過于把王志東去職一事斷言為新浪的公關行為。

北京青年報報道,如果“王志東辭職”真的是一次公關活動的話,那么,策划這場大表演的人顯然是個瘋子。隨著王志東的激烈反扑,辭職事件已經把矛盾雙方逼到了一個危險的境地,王志東雖然有可能“魚死”,新浪也未必不會“网破”,在游戲規則曖昧和混沌的地方,王志東与新浪董事會的爭斗不僅關系到當事人的利益,也關系到中國网絡業的未來走向,并將極大地考驗中國現有的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

到目前為止,見諸网絡和報刊的爭論大多集中在王志東被解職的“內幕”,以及雙方的是非對錯之上,“挺王”和“倒王”的輿論明顯划分為兩個陣營,各執一詞,并且都很雄辯,當然,其中不乏猜測、臆想和意气用事的成分。近日,新浪董事、自稱“中關村老賊”的段永基飽含情緒地表達了自己對媒體“挺王”的不滿,言辭之中不時閃爍著非理性的芒刺,比如拿自己20万的年薪和王志東30万美金的年薪做比較,就明顯暴露了“個人情緒”,再比如指責王志東“嘩嘩地”燒錢,也明顯地有推卸或轉嫁責任的嫌疑。眾所周知,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CEO,王志東的年薪并不是那么“扎眼”,在王志東和段永基的年薪之間做比較是很荒誕的事,既然新經濟催生了那樣多的億万富翁,王志東拿30万美金的年薪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此外,新浪目前的贏利困境并非王志東一人燒錢所致,而是有著更為廣闊的時代背景,其中納斯達克的一瀉如注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把新浪不贏利簡單看做王志東的責任,在我看來,多少有些不夠君子。這樣的跡象表明,王志東与新浪的爭執已經有了非理性的苗頭,并且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沒有价值的口角。

規避法律埋下了災難种子

王志東事件所傳達的信息,對于中國經濟界乃至中國社會都有著不同尋常的啟示意義,作為旁觀者,如果不思考這場“地震”的深層內涵,而是著迷于追蹤“內幕”,就會錯過一個絕好的考察机會,就會對不起王志東和新浪已經并且將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從現有材料看,王志東的“反扑”是有著法律基礎的。新浪上市的時候,為了規避國內的相關法律,把內容部分和技術部分剝离開來,這在當時的情境下,可以說是“華山一條道”。但是,對于一個門戶网站來說,很難想象內容与技術可以互相分离——許多內容往往都是通過技術得以實現的,而技術如果不能給內容帶來新鮮血液,實際上也沒有多大意義。那時正處于网絡泡沫的頂端,作為互聯网英雄和新浪創始人的王志東順理成章地擁有了北京新浪的70%股份,成為公司的法人代表,我想,當時很少有人會想到,將來有一天王志東會從新浪出局,而這70%“形而上”的股份會成為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王志東成為這個70%股份的擁有者,在當時看來是合理的,從現在看來也是合法的。新浪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固然可以解除王志東的CEO職務,卻沒有權利解除王志東作為北京新浪法人代表的身份,王志東有權處理北京新浪除企業解散之外的大小事務。這就形成了一個無法解開的“中國結”:新浪董事會和王志東都有“理”,但如果按照他們各自的“理”去要求某种權利、并且毫不妥協,新浪网就只有拆分這條唯一的路可走,這必然導致新浪网的名存實亡。這個“結”的要害處,是目前中國的上市政策和國際慣例之間的差別。這就讓人想到,新浪等网絡公司在納斯達克“剝离”上市,天生就是畸形的,其中是否构成對股民的欺騙,還有待人家的考察和做結論。如果不能解開這個“結”,就很難樂觀地估計搜狐和网易等网站的未來,更別說未來將要誕生的网絡公司了。

同時,我們也很容易想到,新浪董事會在考慮解除王志東CEO、總裁、董事等職務的時候,也明顯有著“慌不擇路”的成分,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功利主義痕跡。刀快,意味著麻亂,新浪內部當時的人事爭斗很可能非常激烈。從現在的情形看,新浪董事會無論是對后果的考察還是對細節的處置都是很不完善的,不僅沒有把中國經濟界看重人格魅力、重視人情的文化因素考慮在內,也沒有充分估計到王志東的個人反應,更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法律細節,于是引發了這場罕見的震蕩。如果把時鐘撥回到六月初,新浪董事會未必找不到一條互相妥協、方案接近完美的“軟著陸”的道路。

隨著王志東事件的進展,法律和行政命令會出場亮相,人們將會看到中國新經濟游戲規則的困境,并且啟發人們思考出路。這大概是王志東事件最積極的意義了。

“再就業”又怎么了?

王志東“下崗再就業”之后,剛開始几乎一邊倒的輿論界終于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人開始勸導王志東“安靜地走開”,其理由似乎是,王志東聲張的只是個人權利,而如果新浪遭受打擊,就會是中國网絡業的損失。拿王志東和“网絡業”相權衡,當然是一小一大,一輕一重,以此為邏輯要求王志東安靜出局,似乎也是大義凜然。中國人素有“以大局為重”的美德,無論個人利益是否正當,只要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總是要“克己”的。中國人又比較習慣于忍讓,尤其是在和一個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對手產生沖突時,多半就會暗自念叨“近來學得烏龜法,該縮頭時就縮頭”的古訓。王志東在沉默几個星期之后,終于把他的頭伸了出來,這一點,多少触犯了美德和古訓,于是有人跳將起來,指著王志東的鼻子教訓他一頓,要他以网絡業的大局為重,這是非常合乎國情的。

然而,并不見得傳統的就是正确的。如果王志東的确擁有某种無可辯駁的權利,那么,他依法伸張自己的權利就是完全正當的,即使因此而導致新浪的垮掉,他也沒有什么需要愧疚的。在法律面前,無論是自然人還是經濟人,無論是個體還是業界,其重要性都是同樣的,其權利都是應該得到維護的,決不能為著維護网絡業的大局而忽略王志東的個人利益。從社會角度講,如果不能夠維護單個人的利益,如果個人的權利可以在集體利益的名義下被剝奪,那么,集體的利益也終將遭到損害,因為所謂集體利益,實際上是個體利益的集合體現,沒有抽象的集體利益,沒有凌駕于所有個體之上的集體利益,王志東如果沒有被正确對待,那么,總有一天,他的結局會落在段永基、姜丰年們的身上。從文化角度講,作為新浪創始人、又肩扛网絡英雄大旗的王志東,如果其經營方向并無明顯過錯,如果僅僅因為网絡經濟的退潮而成為替罪羊,被過于”一致“的資本意志赶出新浪,這對于千千万万雄心勃勃的創業者是個沉重的打擊。基于這一信念,我認為王志東的“出頭”之舉是勇敢的、有責任感的,僅僅是在捍衛個人利益這一點上,他就會在經濟界樹立起一個榜樣。

安靜不是最好的結局

按照我們的經驗,類似”王志東辭職“這樣的軒然大波,最后總會演化為潺潺流水,進而無聲無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雖然解決了不少局部問題,卻總是掩蓋了問題的實質和關鍵。相反,爭吵、訴訟盡管有些傷感情,但是對類似問題的解決,卻有可能提供一個范例,并且促使整個經濟社會再次明确和修正自己的游戲規則。王志東會怎么解決他和新浪的爭端呢?新浪董事會又將要如何同王志東達成妥協?新浪這條船是因為爭斗而覆沒,還是在合力的推動下繼續航行?跟蹤這樣的標本,對思考我們身處其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是非常有好處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股票繼續暴跌 新浪网危机公關失敗 (7/2/2001)    
  • 王志東專訪:我和新浪的不了情 (7/2/2001)    
  • 讓我歡喜讓我憂五大城市透視網上戀情 (7/1/2001)    
  • 老三大門戶忙突圍 新三大門戶會合接入市場 (7/1/2001)    
  • 王志東出局:新浪省了3000万 (7/1/2001)    
  • 新浪爭奪股權出新招 促王志東出售股票給員工 (6/30/2001)    
  • “紅杏”穿破塔利班“鐵牆” (6/30/2001)    
  • 王志東vs新浪:鼓勵理性溝通 期待圓滿解決 (6/30/2001)    
  • 新浪事件最新進展:鼓勵理性溝通 期待圓滿解決 (6/29/2001)    
  • 董事會与王志東互不妥協 僵局給新浪造成巨大損失 (6/29/2001)    
  • 新浪网奪得中國网站排名五連冠 (6/29/2001)    
  • 王志東:我不想毀掉新浪 如果帶來傷害責任不在我 (6/28/2001)    
  • 新浪高層上演赤膊戰 只要溫度不要風度 (6/28/2001)    
  • 法學專家談”新浪事件”:董事會無權解除王志東職務 (6/28/2001)    
  • 新浪网董事長姜丰年電話記者招待會全文 (6/28/2001)    
  • 新浪同學會數万人聯名抗議新浪 (6/28/2001)    
  • 拆分新浪:王志東复出的真正意圖? (6/28/2001)    
  • 新浪網就王志東事件全球記者電話招待會全文 (6/27/2001)    
  • 王志東在新浪辦公室接受采訪:到底被誰“出賣”了? (6/27/2001)    
  • 新浪網內部權鬥顯現網路泡沫餘波盪漾 (6/27/2001)
  • 相關新聞
    王志東在新浪辦公室接受采訪:到底被誰“出賣”了?
    新浪網內部權鬥顯現網路泡沫餘波盪漾
    新浪網就王志東事件全球記者電話招待會全文
    拆分新浪:王志東复出的真正意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