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地震:比娱乐圈还要火爆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日讯】王志东与新浪这一对怨偶的口角之争,终于把IT业变成了娱乐圈,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浪自己,都不遗余力地爆炒这个顶级新闻,各界人士除了根据自己的信息优势不断“爆料”之外,还大胆地做出了种种猜测和预言,其中,最富有想像力也最为荒诞的,莫过于把王志东去职一事断言为新浪的公关行为。

北京青年报报道,如果“王志东辞职”真的是一次公关活动的话,那么,策划这场大表演的人显然是个疯子。随着王志东的激烈反扑,辞职事件已经把矛盾双方逼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王志东虽然有可能“鱼死”,新浪也未必不会“网破”,在游戏规则暧昧和混沌的地方,王志东与新浪董事会的争斗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也关系到中国网络业的未来走向,并将极大地考验中国现有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

到目前为止,见诸网络和报刊的争论大多集中在王志东被解职的“内幕”,以及双方的是非对错之上,“挺王”和“倒王”的舆论明显划分为两个阵营,各执一词,并且都很雄辩,当然,其中不乏猜测、臆想和意气用事的成分。近日,新浪董事、自称“中关村老贼”的段永基饱含情绪地表达了自己对媒体“挺王”的不满,言辞之中不时闪烁着非理性的芒刺,比如拿自己20万的年薪和王志东30万美金的年薪做比较,就明显暴露了“个人情绪”,再比如指责王志东“哗哗地”烧钱,也明显地有推卸或转嫁责任的嫌疑。众所周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CEO,王志东的年薪并不是那么“扎眼”,在王志东和段永基的年薪之间做比较是很荒诞的事,既然新经济催生了那样多的亿万富翁,王志东拿30万美金的年薪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此外,新浪目前的赢利困境并非王志东一人烧钱所致,而是有着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其中纳斯达克的一泻如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把新浪不赢利简单看做王志东的责任,在我看来,多少有些不够君子。这样的迹象表明,王志东与新浪的争执已经有了非理性的苗头,并且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没有价值的口角。

规避法律埋下了灾难种子

王志东事件所传达的信息,对于中国经济界乃至中国社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启示意义,作为旁观者,如果不思考这场“地震”的深层内涵,而是着迷于追踪“内幕”,就会错过一个绝好的考察机会,就会对不起王志东和新浪已经并且将要付出的巨大代价。从现有材料看,王志东的“反扑”是有着法律基础的。新浪上市的时候,为了规避国内的相关法律,把内容部分和技术部分剥离开来,这在当时的情境下,可以说是“华山一条道”。但是,对于一个门户网站来说,很难想象内容与技术可以互相分离——许多内容往往都是通过技术得以实现的,而技术如果不能给内容带来新鲜血液,实际上也没有多大意义。那时正处于网络泡沫的顶端,作为互联网英雄和新浪创始人的王志东顺理成章地拥有了北京新浪的70%股份,成为公司的法人代表,我想,当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将来有一天王志东会从新浪出局,而这70%“形而上”的股份会成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王志东成为这个70%股份的拥有者,在当时看来是合理的,从现在看来也是合法的。新浪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固然可以解除王志东的CEO职务,却没有权利解除王志东作为北京新浪法人代表的身份,王志东有权处理北京新浪除企业解散之外的大小事务。这就形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中国结”:新浪董事会和王志东都有“理”,但如果按照他们各自的“理”去要求某种权利、并且毫不妥协,新浪网就只有拆分这条唯一的路可走,这必然导致新浪网的名存实亡。这个“结”的要害处,是目前中国的上市政策和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别。这就让人想到,新浪等网络公司在纳斯达克“剥离”上市,天生就是畸形的,其中是否构成对股民的欺骗,还有待人家的考察和做结论。如果不能解开这个“结”,就很难乐观地估计搜狐和网易等网站的未来,更别说未来将要诞生的网络公司了。

同时,我们也很容易想到,新浪董事会在考虑解除王志东CEO、总裁、董事等职务的时候,也明显有着“慌不择路”的成分,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功利主义痕迹。刀快,意味着麻乱,新浪内部当时的人事争斗很可能非常激烈。从现在的情形看,新浪董事会无论是对后果的考察还是对细节的处置都是很不完善的,不仅没有把中国经济界看重人格魅力、重视人情的文化因素考虑在内,也没有充分估计到王志东的个人反应,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法律细节,于是引发了这场罕见的震荡。如果把时钟拨回到六月初,新浪董事会未必找不到一条互相妥协、方案接近完美的“软着陆”的道路。

随着王志东事件的进展,法律和行政命令会出场亮相,人们将会看到中国新经济游戏规则的困境,并且启发人们思考出路。这大概是王志东事件最积极的意义了。

“再就业”又怎么了?

王志东“下岗再就业”之后,刚开始几乎一边倒的舆论界终于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开始劝导王志东“安静地走开”,其理由似乎是,王志东声张的只是个人权利,而如果新浪遭受打击,就会是中国网络业的损失。拿王志东和“网络业”相权衡,当然是一小一大,一轻一重,以此为逻辑要求王志东安静出局,似乎也是大义凛然。中国人素有“以大局为重”的美德,无论个人利益是否正当,只要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总是要“克己”的。中国人又比较习惯于忍让,尤其是在和一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产生冲突时,多半就会暗自念叨“近来学得乌龟法,该缩头时就缩头”的古训。王志东在沉默几个星期之后,终于把他的头伸了出来,这一点,多少触犯了美德和古训,于是有人跳将起来,指着王志东的鼻子教训他一顿,要他以网络业的大局为重,这是非常合乎国情的。

然而,并不见得传统的就是正确的。如果王志东的确拥有某种无可辩驳的权利,那么,他依法伸张自己的权利就是完全正当的,即使因此而导致新浪的垮掉,他也没有什么需要愧疚的。在法律面前,无论是自然人还是经济人,无论是个体还是业界,其重要性都是同样的,其权利都是应该得到维护的,决不能为着维护网络业的大局而忽略王志东的个人利益。从社会角度讲,如果不能够维护单个人的利益,如果个人的权利可以在集体利益的名义下被剥夺,那么,集体的利益也终将遭到损害,因为所谓集体利益,实际上是个体利益的集合体现,没有抽象的集体利益,没有凌驾于所有个体之上的集体利益,王志东如果没有被正确对待,那么,总有一天,他的结局会落在段永基、姜丰年们的身上。从文化角度讲,作为新浪创始人、又肩扛网络英雄大旗的王志东,如果其经营方向并无明显过错,如果仅仅因为网络经济的退潮而成为替罪羊,被过于”一致“的资本意志赶出新浪,这对于千千万万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是个沉重的打击。基于这一信念,我认为王志东的“出头”之举是勇敢的、有责任感的,仅仅是在捍卫个人利益这一点上,他就会在经济界树立起一个榜样。

安静不是最好的结局

按照我们的经验,类似”王志东辞职“这样的轩然大波,最后总会演化为潺潺流水,进而无声无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虽然解决了不少局部问题,却总是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相反,争吵、诉讼尽管有些伤感情,但是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却有可能提供一个范例,并且促使整个经济社会再次明确和修正自己的游戏规则。王志东会怎么解决他和新浪的争端呢?新浪董事会又将要如何同王志东达成妥协?新浪这条船是因为争斗而覆没,还是在合力的推动下继续航行?跟踪这样的标本,对思考我们身处其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是非常有好处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股票继续暴跌 新浪网危机公关失败 (7/2/2001)    
  • 王志东专访:我和新浪的不了情 (7/2/2001)    
  • 让我欢喜让我忧五大城市透视网上恋情 (7/1/2001)    
  • 老三大门户忙突围 新三大门户会合接入市场 (7/1/2001)    
  • 王志东出局:新浪省了3000万 (7/1/2001)    
  • 新浪争夺股权出新招 促王志东出售股票给员工 (6/30/2001)    
  • “红杏”穿破塔利班“铁墙” (6/30/2001)    
  • 王志东vs新浪:鼓励理性沟通 期待圆满解决 (6/30/2001)    
  • 新浪事件最新进展:鼓励理性沟通 期待圆满解决 (6/29/2001)    
  • 董事会与王志东互不妥协 僵局给新浪造成巨大损失 (6/29/2001)    
  • 新浪网夺得中国网站排名五连冠 (6/29/2001)    
  • 王志东:我不想毁掉新浪 如果带来伤害责任不在我 (6/28/2001)    
  • 新浪高层上演赤膊战 只要温度不要风度 (6/28/2001)    
  • 法学专家谈”新浪事件”:董事会无权解除王志东职务 (6/28/2001)    
  • 新浪网董事长姜丰年电话记者招待会全文 (6/28/2001)    
  • 新浪同学会数万人联名抗议新浪 (6/28/2001)    
  • 拆分新浪:王志东复出的真正意图? (6/28/2001)    
  • 新浪网就王志东事件全球记者电话招待会全文 (6/27/2001)    
  • 王志东在新浪办公室接受采访:到底被谁“出卖”了? (6/27/2001)    
  • 新浪网内部权斗显现网路泡沫余波荡漾 (6/27/2001)
  • 相关新闻
    王志东在新浪办公室接受采访:到底被谁“出卖”了?
    新浪网内部权斗显现网路泡沫余波荡漾
    新浪网就王志东事件全球记者电话招待会全文
    拆分新浪:王志东复出的真正意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