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選年6大難題考驗總理陸克文

標籤: , ,

【大紀元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澳洲珀斯編譯報導)2010年是澳洲的大選年,儘管陸克文政府在全球經濟危機期間表現不錯,成功的使澳洲經濟規避了嚴重危機,但是很多選舉時的承諾陷入癱瘓狀態。《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 Finacial Review)近日發表文章分析了陸克文第一任期最後時間內必須儘快解決的也是最棘手的幾個大問題:難民問題、預算赤字、稅收、公共醫療系統改革、氣候變化、墨累達令河流域的用水問題。文章認為,這些問題都能左右選票的走向,陸克文想要擺脫反對黨領袖艾伯特的責難,必須在這些問題上見到成效。

難民問題

文章指出,除非等到陸克文自己走向投票箱的那一刻,湧向澳洲的難民潮幾乎不可能削弱。不斷湧入澳洲的尋求庇護者對聯邦政府構成巨大的挑戰。在2007年大選中,陸克文承諾一個嚴格而人道的難民政策,大量的泰米爾人、阿富汗人、緬甸人為了躲避戰亂、迫害,因此不惜代價前來澳洲尋求庇護。這個問題帶給公眾的焦慮超出了這個問題應有的比例,不過這也證明了其政治效力。

2009年,先後有60艘船載了2800人來到澳洲,2010年剛剛過去的2週,還不斷有人來,給政府造成揮之不去的大麻煩。這讓人想起2001年,當時的反對黨領袖--工黨的比茲利(Kim Beazley)輸給了何華德,當時何華德就主張嚴格的難民政策。陸克文曾與印尼談判,希望印尼能幫助攔截難民船,但收效甚微。

預算赤字

大選年政治上最迫切的就是一個好的預算,大選年如果預算出問題本身就會帶來特殊的政治危機。《澳洲金融評論》的文章分析說,陸克文政府的預算從經濟上來講是負責任的,但是對選舉來說卻容易讓人(選民)不高興。陸克文政府去年的預算預計5年內稅收出現2100億澳元的赤字,不過到12月份更新的時候,這個數目減少到1700億澳元。有很明顯的跡象表明,今年的赤字會更小。預計到2016年預算會重歸盈餘,但政府有機會將此提前1到2年。

稅制改革

在大選年,聯邦政府在稅制改革的問題上面臨著一條崎嶇不平的路。12月底,亨利稅務審查小組已經將全澳稅務系統審查報告遞交財長斯萬。對報告的評估尚未開始,誰會是贏家、誰是輸家的各種猜測就已充斥社會。在大選年,陸克文要改革稅制,必須最大限度的保證有更多的贏家,最少的輸家。

但是500億澳元的預算赤字使得聯邦政府已經沒有多少錢去買通投票者了,要保證最多的贏家也就是個非常艱鉅的任務。可改革至少在短期內不可避免的要得罪一部份人。

對亨利報告的評估將會徵集不同領域的意見,包括養老金、資本收益稅、商業稅、工資稅等等。反對黨領袖艾伯特已經警告「龐大的新稅」--ETS。昆士蘭和西澳的省長均已示意他們會抵制聯邦政府接管各省的礦區土地使用費。而且,對於為什麼要進行稅制改革,陸克文還沒有給公眾提供一個響亮的理由。

公共醫療改革

2007年,作為反對黨領袖的陸克文明確向選民承諾:不管以何種方式,他會解決公立醫院的問題。三年後,工黨已經沒有時間兌現改變處於困境的公共醫療系統的承諾了。

2007年陸克文宣稱,如果各省截止到2009年中還不支持他的醫改進程,他會尋求公眾支持聯邦政府接管公立醫院。現在那個期限已經過去6個月了,擇期手術的清單還跟以往一樣長,醫院醜聞仍然是報紙頭條的重要內容。而陸克文尚未給各省提出任何改革提議。

據悉,上個月舉行的澳洲政府委員會會議,原定重點討論公共醫療改革的問題,最後只是提了一下醫院。那麼陸克文會宣佈什麼樣的改革,《澳洲金融評論》的文章認為,完全接管是不太可能了,可能會是建立地方與聯邦之間共管,包括重新分配GST。儘管接管只需要聯邦政府負責全部資金,而不是醫院的運營,可這樣一來陸克文對每一個醫療事故都有責任,這在政治上風險是非常大的。

氣候變化

陸克文曾經將氣候變化描述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巨大道德挑戰」,現在成了他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即使作出妥協,陸克文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方案還是兩次被參議院否定,同時也受到環境專家和主要出口產業的批評。哥本哈根會議沒有成功,藉助國際之勢的希望也告落空。

反對黨領袖艾伯特則利用這種公眾感到混亂的局面把陸克文的溫氣排放方案定格為「巨大的稅務」。好的消息是,民調顯示,儘管延誤,公眾還是強烈支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環保人士譴責他的環保方案目標太弱,對企業的補償太過慷慨。各個產業批評他不公平的懲罰出口商、電力生產商和小企業。而公眾要麼對這件事情無知,要麼不感興趣,要麼被這複雜局面弄糊塗了。對於大選在即的陸克文來說,這些對於爭取選票都不利。

水——墨累達令河盆地

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已經降格為聯邦政府更趨激烈的矛盾。當陸克文2008年3月說服各省簽訂墨累達令河盆地的交易時,他聲稱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蹟。然而近兩年過去了,他卻處在壓力之中,反對黨指責他進展太慢,各省互相爭吵,而墨累達令河盆地的乾旱仍在持續。

據報導,關於澳洲最大的內陸河墨累達令河流域的各種激烈爭吵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解決這個問題從來沒有什麼捷徑。陸克文政府對解決這個問題的期望是很高的,當時墨累達令河流域的各省包括紐省、維省、昆省、南澳、首都行政區都簽訂了協議,但是治理效果不明顯。

反對黨領袖艾伯特呼籲就聯邦政府接管墨累達令河盆地可能會引起關注環境、對各省的地方主義和陸克文政策不滿的城市居民的共鳴。艾伯特在利用這個問題來證明他想要解決澳洲國內的環境問題,指責陸克文不管國內問題,卻把重點放在國際氣候變化爭議上。在各大城市,水已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問題了,資助去鹽化工廠的代價越來越高,市區用水原來基本上是各省自己的問題,現在也變成全國性的爭議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洲家庭居住面積列世界首位
醫院官僚管理文書繁雜 工黨政府浪費遭批
澳大利亞維州學費貴嚇跑中國學生?
澳洲人質獲救 政策得失褒貶不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