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中国首提稳定政策难 银行放贷戒更难

标签:

【大纪元1月28日讯】(大纪元综合报道)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有难度,刺激政策面临压力,外界认为,这可能是为官方正式宣布政策变调作出的铺垫。此外,近几周来,中国监管部门数次叫停银行放贷的做法,凸显出中国银行业放松信贷成瘾的现状,而试图戒断放贷瘾的努力有可能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更深的动荡。

中国商务部网站周四(28日)刊登副部长钟山的话称,中国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难度加大,一些刺激政策面临调整压力;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人民币面临较强的升值预期。

紧缩政策恐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路透社报导,中共官员首次表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难度加大,这与以往官方表态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市场已预期中国退出政策时点已提前的背景下,这一表态难免被市场解读为扩张政策退出的官方暗示。

报导说,尽管中国一直强调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不变,并强调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但今年以来,已先后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数家银行被要求停止放贷,同时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等,被市场视为中国扩张政策退出已提前,收紧预期愈发强烈。全球金融市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震荡。

受到中国进一步紧缩政策预期的打压,中国股市沪综指已连续数日收低,并跌破3,000点大关;周四(28日)微幅收涨0.3%,至2,994.143点,成交额仅853.73亿元人民币,创四个月来新低。

中国银行间债市周四早盘资金面延续紧张局面,七天期回购利率跃升至五个月高点,并引领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走高;部分机构并在现券市场抛售短券筹集资金,令部分短券收益率亦上行。

中国银行业放贷成瘾 戒断何其艰难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放贷成瘾,戒断何其艰难。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的国有银行一方面想要盈利,而另一方面需要听命于政府政策,眼下,监管机构对信贷扩张的控制使二者发生了冲突,为中国经济体的增长前景带来不确定因素,全球市场也因此饱受惊吓。

据《第一财经日报》周四(28日)援引某大型银行消息人士的话报导称,1月1日至21日期间,中国四大银行共发放人民币贷款5,572亿元(合816.2亿美元)。

此前,有知情人士称,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以及中信银行(China Citic Bank Co.)均要求部分分支机构在2月前停止发放一切新贷款。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要求是否来自中央政府的授意。虽然知情者说这一命令是总行下达的,但中国的监管官员往往会在私下里将要求告知银行高管。而在上周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Ltd.)的管理者就表示,该行已暂停在1月份剩余时间里发放新贷款。

中国银监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强调了自己对信贷增长的担心。银监会周三(27日)在网站上称,在与全国各银行召开的电话会议上告诫各家银行要严格控制不良贷款反弹。

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是通过利率来调整借贷成本。中国政府不喜欢频繁变动利率,而是往往借助于限制贷款发放的规模来控制信贷。

中国银行疯狂贷款 决定盈利多少

目前看来,试图跑赢放贷额度的银行在今年前几周就已放出了大量贷款。

《中国证券报》报导称,1月份前两周的新增贷款规模达到了1.1万亿元。《21世纪经济报导》说今年前三周的放贷量达到了1.45万亿元,为全年放贷目标的五分之一左右。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都公开表示,1月初放贷步伐过快,不过二者都未透露具体数据。

虽然中国银行业放贷量通常会在第一季度激增,但分析师说今年的增幅尤其大。和其他国家的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在各项费用方面赚取的钱要少得多,因此放贷量就成了盈利多少的决定性因素。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在中国12家上市银行中,66%的营运收入来自贷款利息收入。因此,和其他更为激进的银行相比,如果一家银行行事谨慎、将贷款在全年均匀发放的做法都会令自己处于竞争劣势。

惠誉国际评级的银行业分析师温春岭说,你越早申请放贷,你就越容易通过银行的内部审批,如果你等到第四季度,你就会发现限额已经被用光了。美国银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经济学家陆挺说,如果你比其他银行放贷多,那么监管机构可能接受这一既成事实,并基于现有规模给你更大的放贷额度。

相关新闻
中国管制热钱 中股重挫
压抑信贷增长 传中国主要银行暂停信贷
世界银行报告:中国经济有泡沫化迹象
张金鹗:北市房价泡沫变大  应采金融控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