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醫援海地新血輪 台替代役男點亮人間大愛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30日電)台灣以實際的援助海地震災行動,重新塑造台灣人道援外的新形象。路竹會結束海地醫援行動,部分團員是前後期替代役男,這些七年級生向世界有需要的角落,義無反顧付出大愛。

海地強震自1月12日發生至今,初步統計已造成多達30萬人的死傷,超過百萬人被迫面臨妻離子散、家園殘破的悲劇。

台灣路竹會由醫師劉啟群帶領,在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支援下,帶領66人志工,第一時間前往援助災區醫療服務,總共義診約5000名病患。隨後,三軍總醫院、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 IHA),也前往接替路竹會。

劉啟群表示,如同路竹會在南亞海嘯時,前往斯里蘭卡救災一樣,此次在海地醫療救援任務,上演的感人故事不曾間斷,從早產的雙胞胎嬰兒,到91歲老翁都受到照顧。

路竹會的醫師不但要接生,還協助縫合因震災被棄置的產婦傷口。醫師還創下1夜處理400多名急診病患紀錄。大地雖無情,卻也藉此點亮了有情人間,串起台灣與海地,地球兩端的生命連結。

隨路竹會前往服務的團員中,許多曾駐友邦服務的役男們,這次也義無反顧,選擇深入海地地震災區援助。在美國攻讀博士班的外科醫師趙益昇,曾駐布吉納法索醫療團,自稱是「非洲人」,他是第6屆替代役男。

趙益昇獲悉路竹會與國合會醫援海地,立即放下繁重課業,隻身由美國趕抵多明尼加與台灣路竹會義診團會合,加入義診第一線行列,為災民看診。他精通法語,也是運動健將,在海地更能夠充分發揮所長。

劉啟群表示,此外,張世政、劉楊琛、陳炤曄、郭勤建等前後期役男,連日來不辭辛勞,往返路竹會義診現場,協助處理各項協調聯繫工作,因為有愛和關懷,世界對這些年輕的生命而言沒有國界、不分彼此。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畢業,綽號「大郭」的郭勤建,是第8屆替代役男,目前是國合會農業技術團實習技師。中興大學農藝系畢業的張世政,曾在非洲查德任職,是第5屆役男,目前是農技團技師,兩人都在退役後駐外,懷抱和當初駐外役男一樣的熱忱。

這一次,他們在海地擔負起在病患與醫療團之間的翻譯工作,協助醫療團問診、照護病患。

曾駐馬拉威醫療團、現任職於國合會負責技術合作計畫的第7屆役男劉楊琛,27歲的他表示,設置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海外工程公司(OECC)的臨時醫療站,好像燈塔般矗立在一片瓦礫廢墟的海地,許多抱著求生希望的傷患,陸續進入醫療站等待醫治。劉楊琛表示,看見傷患因診治而獲得身體、心靈上的治療與安撫時,就是對志願服務者最好的回饋,也在那一刻深深體會到付出的喜悅。

隨路竹會醫援海地的台北醫學大學專員程哲仁觀察,台灣參與國際社會,人道救援,也因為這些「七年級生」將醫療專業知識,農業技術、語言,貢獻友邦苦難的民眾,持續接力展現台灣的愛心,新血輪的奉獻,可以看得更遠、走得更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