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施政報告傳推房屋先租後買

人氣 1

【大紀元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香港報道)香港政府今日發表的施政報告,焦點之一是當局會否助市民置業。有消息指,政府會推出「先租後買」計劃幫助夾心階層置業,最快要3年後才推出,但就會明確交代不會復建居屋。另外,多名立法會議員都認為,政府有必要檢討現時的市區重建策略。

政府會如何幫助夾心階層置業,是今次施政報告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據本地媒體報道,消息指政府會公佈的措施之一,是由房協推出「先租後買」計劃,即是讓合資格人士先租住類似「中產公屋」,其後如想買下單位,可用過往部份繳付的租金當作首期。計劃的其中一個選址是青衣青祿街一幅一公頃地皮,消息指提供約1,000個單位。資助對象是夾心階層,並會有入息及資產上限及下限。

或以租金變首期形式資助

申請人租住單位要簽5年租約,租約期滿前,要決定是否購回單位,不買就要搬走。如決定買,數年內的租金將扣除成本及管理費,發還給戶主當首期。單位將以市價定價,不像居屋般有折扣。若租客想買其它私人樓單位,現時未知可否獲發還租金,有關細節仍在考慮中。消息又指,這類單位可能2013年才落成,當局傾向在接近落成時才接受申請租住。

另一重點措施則規管發展商建築新樓的「發水」比例。現時,樓盤有多少地方會計算入建築面積,每個樓盤的計算方法都不同,市民往往不知道單位售價是否包括走廊、電梯等,買樓資訊十分薄弱。

消息就指,現時發展商建築新樓時,會所及環保設施都有豁免,變相增加樓面面積,政府則傾向以後最多只可以發水一成。但停車場因為涉及交通規劃,暫時不受限制。消息又指,新一份施政報告會明確指出政府不會復建居屋。

議員促檢討重建策略

另外,昨日多位立法會議員在電台討論有關房屋政策問題。民主黨李永達表示,政府有必要檢討市區重建策略以市價出售重建項目的做法。他說:「對策略檢討結果不抱很大期望。因為政府似乎收完舊樓後,最多都是有些呎數限制,然後用市值的價值賣出去,完全沒有想過市建局的樓有少許資助成份,雖然資助沒有公務那麼大,但可以幫到人上車。」

李永達認為,政府應放棄現在所謂市場或地產商主導的房屋政策,加強政府主導性,還要做包括土地供應、復建居屋,甚至對短期炒樓的人徵收印花稅等措施。

公民黨梁家傑就說,政府可以考慮提供低息貸款,協助市民融資,購買重建後的單位。他舉例說:「外國有這方面經驗,比如居民若有興趣爭取享受重建價值,政府就會透過一個渠道,幫他們找專業人士、融資,甚至低息貸款等形式。市民就不必用4千元賣給政府,又無奈的看著政府用1萬元賣出去。」他認為居民有想法是人之常情。他表示最希望見到的是政府可以成為一個促成者的角色。

而一項調查發現,本港月入4萬元以上的家庭,在過去一年減少投資物業,持有自住物業的比例,由去年的四成七下降至今年的四成四,比亞洲整體比率五成三為低,但是投資在基金或者股票的比率就較亞洲高,估計是香港的投資者認為樓市太熾熱,選擇將資金放在流動性資產,等樓市回落才再考慮買樓。◇

相關新聞
港文創處昨舉行成立啓動禮
港去年24宗工業致命意外 建造業佔逾八成
港23條|因新獄例未獲早釋 馬俊文提首覆核
港8.18流水式集會案|黎智英等7人上訴24日開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