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市8地「限購令」 或長期作用有限

人氣 131

【大紀元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採訪報導)近日,隨著中國樓市二次調控的深入,各地紛紛出台調控細則,繼北京之後,深圳、廈門、上海、福州、寧波、杭州、南京等多個城市頒布「限購令」,限制居民購房。但一些專家及民眾認為,「限購令」雖然使房價下降預期增強、成交量降低,但長期看作用有限。

各地相繼推出「限購令」

9月29日,國家有關部委下發通知,推出「國五條」調控房地產,要求地方立即制定實施細則。

9月30日晚,深圳緊急出台「限購令」,深圳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兩套住房,能夠提供在深圳市一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深圳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一套住房。

廈門市在「十一」當天也下發「限購令」,規定從2010年10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同一購房家庭只能在廈門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

10月7日晚,上海也出台「限購令」,規定本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購一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存量住房)。

寧波市在10月9日也規定每戶居民在本市只能新購一套住房。

10月10日,福州市出台「限購令」規定,本市戶籍只能在本市五城區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暫停在本市擁有2套以上(含2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一套以上(含一套)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在本市一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在本市五城區繼續購買商品住房。

10月11日,杭州市也出台「限購令」,暫定杭州市及外省市居民家庭只能在杭州市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存量住房)。

10月12日,南京也推出了「限購令」,暫時限制購買第三套住房。

「限購令」使目前樓市成交量降低

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統計信息顯示,10月第一週(10月3日至9日),全市新建商品房(不包括經適房和限價房)網簽總量為1383套,環比上週的3867套,下跌了64%。全市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1594套,環比上週的4591套,跌幅超過了65%。

深圳新房成交量驟降。10月8日到10日的日成交套數分別為118套、53套和80套。

據相關媒體報導,推出限購令的城市房產成交量都有所降低,樓市觀望氣氛濃厚。

民眾:「限購令」作用有限

南京市的崔宏兵先生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南京限購令對居民購房沒有甚麼影響,該買的都買了,沒買的這時也不會買,估計這段時間樓價會穩定在目前這個狀態。

從事深圳房地產中介行業的熊先生表示,對於深圳寶安這一塊來講,目前限購令的出台,對他們只是短時間的影響,長時間來看,沒有多大的影響,自限購令出台後,成交量是下降了一點,對於整個深圳房價是否再上漲的問題,他表示不敢說,但對當地來講,他表示房價肯定會再上漲。

他告訴大紀元記者,目前買二手房的大多是住家的,投資客較少。買新樓的主要是投資客,。他說:「前段時間我們這邊一棟新樓,一開盤很快被投資客買光了,投資客就這麼有信心,我們還怕甚麼?」

在深圳龍崗區的梁天來先生表示,目前限購令出台,應該會讓市場這種冷清持續兩個月,兩個月之後房價還會漲,第三個月成交量會長起來,目前買家持幣觀望,賣家有兩三套房的,不願降價。減價賣的也是急於等錢用的。

他說:「限制不了的,這種限制只是減少了供應量,它並沒有減少多少需求。」他表示目前還沒有碰到看跌房價的業主和客戶,只是看到網上有些文章亂說。他認為,中國人口這麼多,供應量是遠遠不夠的,房價還會漲。

上海的陳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房價的限購令目前令房價不會過高增長,只能暫時性看到房價不會過高增長,成長量普遍下跌了,房屋增長的勢頭被控制住了。至於未來如何,還要看實踐檢驗。

上海滿堂紅地產一名銷售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非常依靠地產業,不會真的令地產業垮下來的,暫時性的可能會影響一點價位,明年二三月份價格還會上漲的吧。

她表示,目前剛性需求相當大,「限購令」限制的是投資客,但限購令還允許再買一套,她手上基本都是再買的。她認為,2005年出過政策,2008年出過政策,今年4月份也出過政策,但也沒見到降下房價。那些賣房的房主們對價格守得很緊,不會輕易降價。有的房主直接講,現在也不缺錢用,賣不出也不會降價的。

專家不認可「限購令」調控作用

財經評論員葉檀在媒體上撰文,各城市出台的限購令沒有區分已經持有的物業套數。不管是尚未購房的居民,還是擁有七八套住房的居民,一律可以再購一套新商品房,與其說這是對房地產投資的抑制,不如說是對投資者的鼓勵。

曾在中國中央銀行工作,現任美國伊頓公司資深經濟分析師的簡天倫博士告訴大紀元記者,目前限購令只是暫時性的抑制住了樓市的需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矛盾,而且”限購令”還有一些漏洞,比如”可再購一套”等,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樓市的泡沫問題。

經濟學家馬光遠指出,「限購令」不是樓市的退燒藥,對於房價調控一定要有長期的準備,不能把真正的希望寄在「限購令」這些舉措上。

著名財經評論人朱大鳴在上海「限購令」推出時表示,行政手段來直接控制價格以及限制購買,這是行政主義在微觀具體活動的具體表現,屬於干涉經濟主體活動的典型體現。這和卡脖子式的停貸款政策一樣,沒有改變供需失衡的狀況,還加劇了這種關係的波動性和不可預見性。

北京自5月份實行「限購令」以來,也只是暫時性的壓制了成交量,隨後在9月份房市成交量價仍舊上升。

更有網絡消息稱,實際上,地方政府出台「限購令」,真正的原因是怕「被問責」,因為根據調控政策,房市調控無效的地方,政府官員是要被問責的。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紛紛出台「限購令」,從面上看是為了調控房市,但是從深處看,這是地方政府為了「自保」而出的「救命招」。

相關新聞
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價量齊跌
中國房地產價格暴漲引發泡沫擔憂
中國房地產「非理性繁榮」國務院要求遏制
學者:中國房地產泡沫是央行主導的龐氏騙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