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政府變經紀人 宅基地成唐僧肉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0年1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11月10日,溫家寶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強調,應規範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的增減掛鉤試點工作,「要堅決防止違背農民意願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樓等現象」,不過專家指出,正是由於中央集權的斂財,地方財政吃不飽,以地生財才成了基層的主要財政來源。農民土地權益被剝奪,被迫上樓使農民生活水平下降,直接影響社會穩定。

有民眾評論說,大陸圈地搞了這麼久,溫家寶才出面說好話,這種鱷魚眼淚對貪婪的地方官員來說,根本不起作用。《新京報》為此專門採訪了三位農村問題專家,他們表示,財政體制缺陷不能保證地方政府為民服務、宅基地財產權的不明確、宅基地未能按市場化流轉等問題的存在,最後導致農民土地權益被剝奪。

圈地是城市對農村的掠奪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於建嶸指出,近20年來,中國農民被征地約1億畝,地方政府因此獲得的征地補償費與市場價的差價約為2萬億元。在徹底失去土地的五千多萬農民中,近一半沒有工作,生活無保障,各類抗爭活動此起彼伏。

他表示,這次拆村合併,趕農民上樓,「可以看成是城市對農村的又一次掠奪。」農村土地制度中存在著政府的行政權力強制侵蝕民權,這一本質性問題不解決,國務院制定多少文件也是沒有用的。

相比於前些年單個農民針對鄉鎮一級政府不合理收取稅費等維權運動,目前中國農民的抗爭有了新的發展模式,「土地問題已佔全部農村群體性事件的65%,已成農業稅取消後,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首要問題和焦點問題。」目前農民抗爭大多以集體聯合的方式,抗爭對象也由過去的鄉村升級為縣、市、省、甚至國土資源部,以前就是上訪、宣傳等,現在動輒就是幾千人導致縣市政府門口靜坐、遊行、示威。現在農民維權,已經不是被動的「依法抗爭」,而是主動的「以法抗爭」。為了經濟利益,直接挑戰政府部門。


2010年11月2日,云南農民抗議強征土地的現場。(法新社


政府不該是經紀人 從中賺錢

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最早提出新農村建設應該「合村并居」、「宅基地換房」,他認為,中國農村下一步就應該走規模經濟,發揮集體的力量。

但他表示,「政府只是服務者角色,不能去掙錢,在農村土地整理過程中,關鍵是政府角色的定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政府下海,農民上樓」,就是批評政府當經紀人,不就跟官員下海一樣了。」他建議說:「中央要讓地方政府吃飽,要讓地方政府變成公共服務者,而不是讓地方政府成為企業。中央要用服務性的政府指標去考核地方政府。」

宅基地不是唐僧肉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指出,「中央有關部門應該儘快明確和賦予農民宅基地以完整的物權,同時積極試點,探索宅基地進入市場的流轉辦法,確保農民土地權益不受侵犯。」

世界銀行研究指出,人均GDP小於500美元時,農民以分散的自給自足經營土地為主,當人均GDP大於1000美元時,農民土地的商業運作和市場價值才能開發體現出來。目前庭院經濟和家庭畜養還是中國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如果強行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就會妨礙農民的生產生活。「農民住上公寓樓,收入會減少,支出卻在增加,水要買,菜要買,不少地方都出現了農民『上樓致窮』的現象。」

他還發現,一些地方只佔地不復墾,問題很多。某些地方僅僅支付房屋拆遷補償收回農民的宅基地,造成了對農民土地財產權的嚴重侵害。維護農民對宅基地的物業產權,是最先應該解決的問題。

相關新聞
中共坦承大陸被徵地農民權益嚴重受損
八千失地農民爲維護萬畝良田的權益而奮起抗爭
中國律師維護農民權益受暴力挑釁
中國農村問題專家談農民權益受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