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余纪忠讲座 李欧梵、黄锷院士开讲 解读人类集体焦虑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0年12月22日讯】[下午 06:17:58] meiman457 乃义:
【大纪元12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中坜报导)中央大学与余纪忠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余纪忠讲座”,22日邀请到李欧梵院士和黄锷院士两位大师开讲,从人文与和科学角度,解读人类自工业革命以后所面临的集体焦虑。李欧梵说,面对现实,要有积极的焦虑;黄锷院士则建议以永续发展来适应气候变迁可能面临的焦虑;国家文艺奖得主王文兴则提倡“环保生态新伦理”价值观。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李欧梵、中央大学国鼎讲座教授黄锷分别以“现代文学与音乐的两个面貌”、“气候变迁:一个非天然的灾害”为题发表演讲。包括中央大学校长蒋伟宁、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刘兆汉院士、余纪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余范英、中视董事长林圣芬、国家文艺奖得主王文兴都出席这场学术飨宴。

李院士为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父母均是中央大学大音乐系毕业,分别主修小提琴和钢琴,音乐世家熏陶下,李欧梵的现代文学研究有跨领域养成大格局。

李欧梵说,12月22日,看似平凡的一天,但其实是廿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让他不禁回想一百年前1910年,当时正逢音乐家马勒去世,西方的交响乐已发展到尽头,反复聆听他的音乐,可感受到一种“焦虑感”;这一年也是《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过世的一年,象征欧洲写实小说的终结。
 
令人吊诡的是,“一百年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当下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但人类的焦虑却始终没断过,而是可能会每况愈下。因为廿一世纪人类所要面对的,恐怕不只是文化、时代的问题,还要面对全球化竞争、全球气候变迁等,他认为面对危机,要有“积极的焦虑感”。

黄锷院士则以“气候变迁:一个非天然的灾害”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地震、干旱、洪水与暴风雨是“天然危害”,但人类的疏失或过失导致的财物损失与人员伤亡则是“非天然的灾害”。去年全球天气较为寒冷,有媒体形容有“小冰河”时期来临;加上正负两度C的推波助澜,使得人类面临存亡界线,物种存留的临界,但他认为这些都很武断,并不科学。

黄锷院士以独创的数据分析研究方法,发现地球每250万年有一个大曲线波动,称为“冰河期”,主要受地球轨道所影响。但从海洋最深层的氧18同位素取样发现,其实是人类现在是处于有史以来最凉快的时期。他引用最近《经济学人》杂志一段文字“烟尘无处不在,世界最高的山上亦不能幸免。它导致冰川融解,而非气温上升。”显示有些是人类污染造成,并非气候因素。

他认为,人类对极端气候了解太少,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焦虑。科学家追求的是真理,应让数字说话。但面对全球气候变迁,必须以“环境永续”来面对,人类应学习如何适应,改变生活型态,强化造林、护林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