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貓纜停擺傷形象 危機處理大意不得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纜住商機專題報導(4)(中央社記者陳俊諺台北17日電)台北市政府興建貓空纜車,盼帶動觀光與週邊產業。但1 場颱風淘空纜車塔柱邊坡土石,北市府未能及時應變、對外說明清楚,導致貓纜停駛成為燙手山芋,凸顯危機處理的重要。

貓空地區觀光茶坊林立,每逢假日湧入大量人潮、車潮,但當地道路多為狹窄產業道路,加上停車位不足,假期塞車成為家常便飯。

北市府決定從「空中」解決貓空交通問題,民國94年起開始興建北市第1座兼具大眾運輸及觀光休憩功能的高空纜車系統,並盼藉此發揮串聯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南宮等不同景點的功效,挹注當地觀光資源,促進地方繁榮。

這條耗資新台幣13億餘元、總長4.03公里的纜車,在96年7月4日正式啟用首日就吸引破萬乘客,通車3 個月內更一舉超越百萬人次搭乘,不但帶動貓空當地商機,鄰近纜車起站的動物園也受益,參觀人數成長近7 成。鄰近的台北縣深坑鄉也受惠於貓纜熱潮,許多遊客順道到深坑吃豆腐,讓老街生意更加熱絡。

不過,貓纜通車後大小狀況不斷,根據台北市議員賴素如當時統計,通車以後3 週,停駛就已超過百次,甚至還發生數百名乘客在炎炎夏日受困車廂、滯留空中數小時的事件。

真正給貓纜致命一擊的則是97年9 月底襲台的薔蜜颱風,豪雨造成貓纜T16 塔柱下方大面積邊坡崩塌,由於土石滑落、塔柱基座裸露等景象震撼社會,附近社區居民與部分北市議員強烈要求貓纜停駛、遷移。

然而,北市府第一時間宣示「基座安全、照常營運」,輿論均質疑北市府應變失當。北市府過了數日後,才又宣布貓纜停駛、委託專業技師評估,但整個疑慮氛圍已然成型,縱然相關技師公會鑑定報告建議遷移塔柱,也沒法止住社會後續質疑聲浪,後來監察院還糾正北市府,指危機處理有問題。

北市執行塔柱遷移、邊坡補強已逾1年,但貓纜復駛日期仍未確定。北市當初因危機處理不當,反使這項當初台北市長郝龍斌看重的施政成果,成為對手攻擊箭靶,貓纜建成至今所引發的各項爭議與危機處理,都足供其他已有或有意興建纜車的縣市做為借鏡。

評論